高晓松的一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网上掀起了追寻诗和远方的热潮,一时间,为此付出行动的人和事层出不穷,从做一个背包客穷游西藏到因为一封辞职信而爆红网络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再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当下的生活,去追寻远方。他们却忘记了,真正的远方就在我们身边。
人们追求远方的发心在于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希图找到一个心灵的安慰所。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就出于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去追寻自己心灵的远方,他的做法是去南山下种豆(种豆南山下)。虽然他找到了心灵的远方,但却不过是是“草盛豆苗稀”,后来他又很辛苦地“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但结果还是“草盛豆苗稀”,最后落得个“性嗜酒,家贫不能常饮”,穷的连酒都喝不起了。如此看来,陶渊明真的到远方了吗?我看根本就是从一个他过腻了的苟且,变换到了一个全新的苟且里面。
生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人的内心。也就是说,生活是田园牧歌还是水深火热,完全取决于自己。被满腹的抱怨牢骚蒙蔽双眼的人,看不到眼前的美好,而身边的种种美好则需要一双温暖而又热情的双眼去发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堂的人总能在地狱里发现天堂,而地狱的人总能在天堂里发现地狱。
不必去羡慕那些所谓的诗和远方,当你为眼前的一地鸡毛而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看看山坳上热烈灿烂的红叶,听听田野里远远传来的布谷鸟的叫声。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茶,用心感受叶子落下来的声音。是的,眼前不再苟且,这里就是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