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i小熙
前两天去电影院看了《嫌疑人x的献身》。好久没看电影了,一直没啥想看的,但这部一出来就决定要看,因为几年前看过小说原著——我接触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我们常常对于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更感兴趣不是吗?
所以,不管导演是谁,演员是谁,就冲这个IP我也一定要看的。
其实因为原著是几年前看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是还清晰地记着当时阅读完后的震撼感觉。对,原著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二字——所以当时才会立刻被作者的才气吸引去看了他别的作品。
我回忆了一下,这种“震撼”感是什么?应该是两点。
一是被数学天才石神(苏有朋版称石泓)对邻居靖子(苏版称陈婧)的爱所震撼,一个男人竟然为了一个自己暗恋的陌生女人不惜杀人掩罪;
二是被物理学教授唐川(苏版称唐川)面对好友高智商犯罪,自己到底要不要揭露的纠结所震撼。那是一种人性的拷问,最艰难的抉择,任换做谁也百转千回难以抉择。
带着这样的记忆我看了电影。
以往看电影我常常会被感动,代入感很强,但这次竟然看得很平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已经看过原著的缘故,心态会不一样。
但观影的两个小时,我真的没有感到什么震撼,那种被悬念带着走,跟着紧张、担心、激动的感觉也没有。这是怎么了?
我怕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于是看了很多网友的评价,很多人也是这样。电影的悬疑感太弱了。去年霍建华的《捉迷藏》还是挺惊悚挺捉人的。
电影开头,演天桥下流浪汉的生活,和原著的感觉很不一样。读原著的时候,完全没料到后面会和这一处极其荒凉的描写有关系,但看苏版电影,觉得桥下太特热闹了,有早点铺,有晨跑的人,还有跳舞的广场大妈。几个流浪汉夹杂在人群中,明明很显眼好不好?
就这热闹升平的晨间生活,很难想象一个流浪汉失踪了大家会觉察不到。就算别人发现不了,又怎能躲过那些一腔热情无处释放的跳舞大妈的眼睛?
所以这一本土化的改变就有些不伦不类。按理说,这桥下——应该是离得更远一些——有一群流浪汉,面目模糊,难以辨认才对。不知道苏导为什么这么安排。
诸如此类“水土不服”的改动还不少。
再比如,数学天才石泓因为解不出数学谜题而选择自杀,这就很难令中国观众信服。一个痴迷于数学、始终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天才,遇到专业领域里的难题,应该更有挑战的决心,更有激情才对,怎么反而会自杀?
相反,把这个放到日本背景下就很合适,日本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跟中国人很不一样,他们那种近乎变态的完美主义和悲情精神很容易导致人的自杀心理。
但苏版也没办法,毕竟这种关键性的情节不能改。
原著中邻居母女刚搬来时,主动敲门跟石神打招呼送礼物,在苏版中改为陈婧母女敲门打招呼是为了完成女儿的学校作业——搜集旧书,这个改动还是很不错的。
因为,新住户主动去邻居家拜访这是西方礼节,中国人不兴这个,而帮孩子完成学校任务就很自然。
整部电影对原著最大的改动莫过于结尾了。
原著中是,婧子本想和女儿从此过上安宁的生活,不料女儿自杀,崩溃的婧子选择自首,望着自首的婧子,石神痛苦的嚎叫,“仿佛呕出灵魂”。
而苏版改为,陈婧在唐川的感召下,感到无比地自责和愧疚,去自首,然后——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婧子给石泓跪下来,痛哭流涕地一遍遍说着“对不起,我能做的只是这个”。配上紫薇格格式的表演,真的好替导演捉急。
而面对陈婧的一跪,“如意算盘”被打翻的石泓也是痛苦不堪,一遍遍问她“为什么”。
跟原著相比,这种处理方式太不高级了。太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了。
明明可以用一言不发的痛苦表情(“呕出灵魂”的样子)表现人物的崩溃和绝望,却偏偏让两个一直用“心”在交流的人说那么多的话,把什么都说出来、生怕对方不懂、生怕观众看不懂的方式真的有点小儿科啊。
苏导还是太保守了。正如网友所说,这也决定了本片无法从水准之作向经典之作的跨越。
一个人为了保护另一个人不惜杀人甚至献身,本来是纯粹、至深的爱情的事,却被处理成了“报恩”(因为她救了他的命),实在是买椟还珠。
如果因为别人救了你的命,你就去为别人杀人,那也太在乎自己的命了吧,而实际上,石神不在乎自己的命,他在乎的只有数学,以及突如其来的爱情。这个整个故事的基调搞错了,真的无法给人“震撼”感。
影片在处理唐川面对好友犯罪,到底揭露不结露也没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纠结。
纠结的地方也就一两句话一代而过(唐川在想明白石泓的诡计时,问自己“到底找到真相是为了什么?假如揭露真相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痛苦,那真相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然后他就开始奔跑,然后立刻不再纠结了,满心的正义感,还去找陈靖,“引诱”她自首。
一个人太正义了,就不深刻了,因为真实的人性才深刻。
唉。原著中那种动人心魄的人性深刻的纠结、两难就这么弱化掉了。唐川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无比正义的形象(王凯的样子太正面了,背挺那么直,很难想象法律面前他会犹豫),
而且观众从一开始就被他的警察视角带着走,注意力都在期待他将怎么发挥高智商、怎么破案上——就像我们看往常那些破案电视剧一样,反而没有站在石泓一边,去感受他内心的沉郁、布局的绝伦、对爱的执迷与奉献。
要知道,原著的第一视角可是石神啊,我们是随着文字一步一步走进石神的内心,对他产生深刻的同情与怜悯,最后,我们甚至特别不愿意汤川揭露真相,因为我们站在了石泓这一边。
而看苏版,我就特别想让唐川赶紧破案,杀害无辜人、漠视他人生命的石泓赶紧被法律惩罚——为什么?因为影片的视角不在石泓,爱情的铺垫也过于单薄,就觉得他挺过分的,法理不容。
但这样一来,和以前的那些警匪片有什么区别?原著的那种由新鲜感、边缘感、私人感造就的高级感、深刻感都没有了。不得不说这就是电影,或者说中国电影,和经典小说本身的差距。可能我们还是不太敢表现太“非主流”的东西,我们的顾忌和受限太多。
所以,中国电影的进步空间还是超级大的。哈哈。
最后,我想说,电影里我觉得演技最好的是陈婧的前夫,太具爆发力了。他又愤怒又猥琐地猛砸小女孩的门的时候,简直太可怕了,那种张力隔着屏幕扑面而来惊吓到我。点赞。
要说苏导的这部影片值不值得去影院一看?个人觉得值得,毕竟这部电影是在很有诚意地讲好一个故事,或者说讲一个好故事,比那些纯粹卖小鲜肉流量圈钱的烂片好太多了。
对于苏有朋,我还是增加了一份好感。(谢谢阅读,欢迎点赞和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