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 曹先强 (阿昌族)
——西部多高峻的山,自西山碧鸡关起,沿成昆线西行北上,隧道无数,感慨亦无数。
山切割了太阳
将七彩的期待搁在两端
望见你的山歌
却望不见你的身影
站在云腰
长歌当哭
感动隆起乳峰的大地 终于
一道捷径将两个坡上的太阳弥合
踩着开山人初恋的锤声
走过那行汗珠铺就的风景
生活的眼睛
尽管要蒙上短暂的黑布
毕竟我们已很舒心
太阳也很快活
天晴朗了长久的阴郁
在下过雨的那群高原
那片巫婆也走不出的黑森林
长着诱惑人心的季节
沿着两条平行的相思线
大地震颤着唱强劲的恋歌
窗口不停地让你看
她预演的白天黑夜
雪花飘舞的送行
手执鲜花的相见
人生旅程如布满黑洞的西行
用烛光洗着张张纸牌
心间还不能忘记
那串迎面而来的黑隧道
给你的走得进去走得出来
【原载《云南日报》文艺副刊《花潮》2005年9月30日,昆明《西山报》文艺副刊1991年4月17日】
【读《隧道》印象】 作者:于戈
《隧道》(西山报 第61期,作者曹先强)是一首不错的诗。所谓不错,主要有诗的开拓意识,新鲜。而新鲜永远是艺术追求的生命。
全诗焕发着阳刚气。开头一句就很诱人:“山切割太阳”。既形象又切入生活。可以想象山之高,山之险。只有山脊触上太阳,太阳才似乎被切成两半。紧接着将:“七彩的期待搁在两端”。任你思,任你想,洞穿还是未洞穿? 总之,两端有不尽的思情让你翘首待望:“望见你的山歌/却望不见你的身影/站在云腰/长歌当哭”。关键是这个“望”字。该望的却望不见,不该望(听)的却“望”见了。山之深,林之密,路之艰难,溶合一种美。形象在这里起到“活水”的作用。
读《隧道》,有股雄风在身,高山峡谷,人生旅途;“尽管要蒙上短暂的黑布”,“……预演的白天黑夜”,毕竟有鲜花相见,有季节诱人。虽是——“……如布满黑洞的西行,用烛光洗着的张张纸牌”。 一想到——“踩着开山人初恋的锤声,走过那行汗珠铺就的风景”。就很舒心,连太阳也快活起来。诗确实走得进去,走得出来,没陷进深深的隧道里边。
【原载昆明《西山报》文艺副刊《金秋》 第65期 1991年6月17日】
【作者简介 】:曹先强,阿昌族作家、学者、电视导演,某省级媒体高级编辑。国家文化部《百部史诗工程》阿昌族史诗特聘评审专家。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中国视协会员。云南省视协理事。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云南省作协1997年第一届、1998年第二届“边疆文学”奖获得者。1997年第五届全国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鲁迅文学院第十七期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2001年获得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颁发的“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及证书。
一九八O年开始文学创作,有作品二百万字。有主编著作《阿昌族文化大观》(25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阿昌族文化论集》(90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有著作文学作品集《故乡那高高的粘枣树》(32万字)民族出版社(北京),2012年10月出版,收入国家图书馆。
长期从事电视文艺,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研究。从事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户外徒步探险者。在不同季节,不同线路,已六次翻越高黎贡山古道。
作者:曹歌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453a2f5a7861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