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诸多繁琐中实在不想故作矫情写什么读书感悟,犹记刚刚读完那会只觉得眼睛疼但晚上躺下的时候我才知道,有些东西就那么钻进了心里。
余华先生的书一直都非常的骨感,特敢写,将低俗侧写人性,将人性暴露在光明之下,故事性强且不觉得枯燥无味,这本书相对之前的《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我更觉得它甚是浪漫之极。
文城一座本就不存在的江南一隅,它在溪镇的表面下藏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而文城成为主人公心中的一座信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懒人我瑾以自我高度祭奠纪小美、林祥福、阿强等人在乱世之下反抗中而熠熠人生。
林祥福
林祥福九岁丧父,十四丧母,因家庭殷厚,三千亩地让他成为方圆百里的小少爷,母亲书香出身,在他童年博览群书,他对木匠手艺感兴趣,母亲便带他向周边一代有名的大师学习,成就了他的人生,正如文中所写:家财万贯不如一身薄计,在纪小美第一次欺骗卷走他一半家产时,他痛哭流涕深知家财万贯留不住更加琢磨手艺,为后来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做了前期铺垫。
他第一次遇到纪小美和阿强时便不觉得她们是兄妹,心中颇有疑虑,但他正直、善良喜欢纪小美,并信任纪小美,甚至面对纪小美的第一次欺骗打击,他从开始的愤懑、难过到后来的担心,坚信纪小美一定有她的难言之隐!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忠厚而踏实的平凡人,他躺在床上想着媒婆给他介绍的那个后来出嫁家里陪嫁便是家财万贯、红装霞披的女子,因当时紧张没有说话而被认为是哑巴而生生错过,他心中喟叹:这便是命运!后来小美挺着肚子回来,等他奚落,林祥福看着她肿胀的腿终是不愿说她不是,并为她把孩子能带回来而心中欣喜,甚至总觉得亏欠纪小美,为了弥补纪小美,他为她准备了红装霞披,明媒正娶,没想到孩子刚出生一周年,她便又离开了!林祥福看着手中的孩子决心去她们所说的文城寻找纪小美,正式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他用手艺刚开始给人干活不要钱只为挨家挨户寻找纪小美和阿强,到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开门做生意,他的善良宽厚让家中管家三下江南请他回去,让陪他创业的陈永良一家视他为己出,当林百家被土匪绑架愿用自己的儿子赎回林祥福的女儿,这是林祥福的担当与善良。他一生都在寻找纪小美,一生也未曾找到,如文城一样成为他的信仰,书中在军阀混乱时期,林祥福离世他的棺材路过纪小美的坟墓,才知道十一年前她们在溪镇相遇过,不过那时的她已被冻死,离他不过十步之远,从此在未相见,只可叹岁月无常,命运如此……
纪小美与阿强
小美的悲惨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出身贫穷,家中无法养起她,便把她送到大户人家做童养媳,但她不过是众多孩子里最灵性的罢了,所以在那样的环境里,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她一生都渴望被明媒正娶,被一人珍视,等她出嫁年龄到了,阿强的家人不过邀请了父母亲大人,但她们却要对东家点头哈腰,一桌子吃饭也要看眼色,及时对着阿强他的弟弟们也要尊称一句“姐夫大人”,阶层歧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小美最爱美的年纪她不过想穿一下漂亮衣服,被东家视为淫而要休妻,后来因弟弟丢了家中口粮,拿了东家的钱而被视为偷休妻,在那个与阿强八年的婚姻里在这一刻重要分离时,才生出了无法离开的苦楚。后来的小美遇到林祥福,这个满足了她一生的愿景的人,她的聪慧与时代赋予她的懦弱让她无法抛弃那个从家中卷走大量财产带她远走高飞的阿强,她曾期待阿强不必等她,她也曾希望林祥福发现她卷走资产,但这两个相信她的男人从未质疑过她,她的聪慧是对时代的反抗,但最后还是懦弱的不敢追求自我幸福,最后怀着对林祥福的愧疚,在林祥福带着满一周岁的孩子来到溪镇寻她时而整日以泪洗面,在大雪纷纷时前去庙宇祈求菩萨原谅她的罪过,最终和阿强呈跪拜状活活冻死,却不知第二天林祥福抱着孩子从他们冻僵的身体后走过,此生便是永不相逢……
如余华先生写到:这个可怜的女子希望下辈子在遇到林祥福还他一世幸福,她生前经历了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死后避开了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我无法从时代剖析出一个时代带来的悲情欢喜,但在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忠厚、品行且有血性,让我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一个虽然经历欺骗但仍然愿意付出的人,用一生都在向小美承诺:如果你再次走了,我一定会去找你,哪怕是天涯海角!从此文城便成了一人一生的信仰,而小美让我们看到时代不堪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年代,敢于追求自我所追求的,敢于包容世间所包容的一切,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们有幸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摆脱身上不必要的枷锁,阿强正如每个时代下迷茫的人,少年时事事听母亲安排,成年后事事听小美的,他唯一一次做决定便是携带小美出逃,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做,是那个时代的觉醒者又很快湮灭,这本书浪漫而残酷,正如主人公的一生喟叹:这边是一个人的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