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道德经》第二章 成功弗居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成书于公元100—121年。作者许慎认为,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随意解说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
吾深以为然。现世的诸多《道德经》版本与马王堆帛书《老子》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有较大出入,正应了许慎的观点。
专家研究认为,帛书《老子》(甲、乙两本,甲本早于乙本,下葬年代为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是现世《老子》写本中被后人改篡最少的版本。由于出土时甲乙本均有部分残缺,肖钢先生采用了长沙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校勘成帛书《老子》合订校订本(校勘原则可参见https://baike.baidu.com/item/帛书老子/6370244?fr=aladdin,不再重复)。校订本【】里的内容为出土帛书无法辨认字,参照长沙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及各本《道德经》取用。
用《说文解字》破解帛书《老子》,我认为这是尽可能避免曲解《老子》真经的最好办法。但愿《说文解字》没有被后人曲解,也但愿校订本文字保持了帛书文字的正源。两者缺一,断不能解读老子的原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天下人都知道美了,再去粉饰美,是错误的(惡,過也)行为;都知道什么是善,就开始讨厌不善(訾,不思稱意也)的了。为什么呢?美丑、善恶的演化,正如下句说的,恒也,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不能矫枉过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恒也。
有,是从无中生发出来的。这符合老子一贯主张的”无中生有“的观点,即无生有,有生万物。难,是易造成的。一开始做事,我们根本不知道难易,碰到做不下去了,才发觉”难“了。长,是砍短(《说文》:刑,刭也)所呈现的。在砍柴作业中,砍断一根树枝,发现周围其它的树枝变长了。高,是下的充盈(《说文》:盈,满器也)。向酒杯倒酒,一开始,酒在杯子的底部,慢慢地酒水涨高了。意(《说文》:从心察言而知意也),是从声音中领会的。先,是落后产生的。在切肉(《说文》:隋,裂肉也)过程中,一刀下去,抓到肉就有了先后手。这是常态(恒也),是老子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圣人们做事不会像母猴一样东抓西取(《说文》:为,母猴也。其爲禽好爪),毫无目的性,而是顺应天道,顺其自然。这里”无为“应作”取之有道,用之有节“解,而不是母猴的胡搅蛮缠,乱作为。
《说文》:直言曰言。整句话的意思是,做事要有章法,说教要留口德。这句话是上句”恒也“现象在说话做事上的启示。
[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
作物到了自然枯萎(《说文》:昔,乾肉也)后,就要开始考虑(弗,矫也)下季的育秧(始,女之初也);开始疯长后,就得控制长势(之,出也),或打顶,或疏枝;结果收成(功,以勞定國也)后,就得安排屯积(居,處也。从尸,得几而止也)。这反映了老子所处农耕时代的劳动经验。
成功而弗居,不是功成身退,也不是不居功自拥,而是要巩固成果,为下一次成功打下基础。
夫唯居,是以弗去。
只有有了积蓄,才可以考虑去做别的事情(去,人相違也)。民以食为天,只有解决了温饱,人们才可以分散开来去做其他工作。
小结:通过对这一章节的说文解字,颠覆了对“成功而弗居”的通俗理解,是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但从老子所处的时代来说,这样的解释也许更符合《老子》的原意。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的科学文化素养绝对无法与今天相比较。老子自己也是一个悟道求道的人,他只能通过耳闻目染来朴素地记录一些周围发生的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比较分析,进而梳理出一点点门道来。今天的《道德经》掺入了许多后人的思想,演化出许多大道,是顺应不同时代需要而对老子思想的的继承和发扬。
感悟:世间万物变化发展都有前因后果,都遵循一定的天道规则。我们不能离了规则,脱了章法,而应该顺其自然,做一样成一样(成功而弗居),再去考虑另一样,切忌朝三暮四、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