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有个杰出的政治女性,孝庄太后。她历三个皇帝,成功辅佐过儿子顺治,孙子康熙。两次拒绝垂帘听政,却是公认的成功女人。
孝庄太后,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之女。
布木布泰自幼喜欢读经史,且很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聪明灵气,早已经显露出来。
十三岁时,布木布泰由哥哥送到了,三十三岁的皇太极身边,成为侧福晋。
次年,努尔哈赤离世,皇太极成为皇上。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庄妃。
当时,庄妃是后宫的第二位人物。皇后是她的姑姑哲哲。
这个“良好状况”,随着姐姐海兰珠的到来,被打破了。
海兰珠温柔贤惠,颇有女性韵味。皇太极十分迷恋她,连给她的寝宫名字,都非常不同。“关雎宫”,琴瑟和鸣,情深款款了。
庄妃为皇太极生了三女一子,儿子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帝。遗憾的是,福临的到来,并没有换来庄妃的荣宠。
皇太极不只有了海兰珠,他还迎娶了,蒙古部落林丹汗的两个妃子,导致庄妃地位直线下降。庄妃排在了第五位,勉强在“核心阵营”。
杰出人物的出色表现,往往出现在大事件之中。1643年,皇太极的猝然离世,就给了庄妃这样一个机会。
由于皇太极没有立太子,为之后的争权斗争,制造了空间。
当时皇太极的哥哥代善无心争皇位,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是志在必得的两方。
看起来,六岁的小娃娃福临,根本没戏。可是,他有一个文韬武略,不世出的额娘孝庄太后。
形势不利,但谋事在人。机智威武三十一岁的庄妃,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寻求对策。
如果任其发展,自己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皇帝的。到那时,阿巴亥的悲剧,难免重演。至好,也就是个太妃。凄凉孤苦的,度过后半生。
她不想,她绝对不能接受,必须绝地反击。她想到了自己的姑姑,哲哲皇后。
一生没有生育的哲哲皇后,如果面对那两个人即位,其结果这将是“靠边站”。而扶植自己侄女的儿子,应该是最好的情况。
为了共同的命运,为了清朝与自己蒙古家族的命运,姑侄两个走到了一起。
她们采取“从外围包抄”的策略,对八旗首领,各个击破。并许以将来辅政的“红利”。
如此首先搞定两黄旗。晓以利害,如果不是皇子即位,势必会降低两黄。多尔衮降为两白旗,就是例子。他们欲拥立豪格。姑侄二人说到,豪格胜出,肯定会先升自己的正蓝为正黄。两黄随之,全心支持福临。
代善的两红,不是问题。他原就观望,没有特别指向。睿亲王多尔衮发现,只有自己的两白是坚定支持者。没有胜算。
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是观望。她们许诺由其辅政,也争取到自己阵营。由哲哲皇后出面,对多尔衮晓以大义,使其改争权,为支持。
整个计划与实施,竟天衣无缝,不留痕迹。主策划庄妃,非凡才智,可见一斑。
当次年,孝庄太后带着小皇帝进入紫禁城时,发现多尔衮的势力,已经太大。
以至于北京城,只知有摄政王,不知有皇帝。多尔衮称帝的野心,再次燃起。
孝庄太后努力安抚,许以称号。将多尔衮的“叔父摄政王”,进一步升为“皇父摄政王”。
同时私下教育福临,要隐忍,要表现出胸无大志。总算平静度过。
至于太后下嫁,史上众说纷纭。其实,看顺治帝亲政后,对多尔衮的所为,能够猜想。
多尔衮死后,虽然享受了极高的哀荣,但很快就完全破坏。
顺治命人,掘开多尔衮的墓,拉出他的尸身,砍掉他的头,鞭尸,暴尸。没有刻骨仇恨,怎会如此?
应该不只是多尔衮的擅权,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太后下嫁。
虽然满清习俗,“父死妻其庶母,兄死妻其嫂。”但于皇家体制,有损。
更何况,顺治是满清入关第一帝,接受了汉文化教育,对这种事情,颇觉恶心。仇恨不可避免。
孝庄太后明知道多尔衮,遭到这样“辱尸”,没有加以阻止。沉默,就是默许了。他们这对“夫妻”,其情义也着实薄凉了。
孝庄太后与儿子关系不睦,大概也有这些因素。她的过人才智,在辅佐孙子康熙时,又有多次表现。
孝庄太后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多年,于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这个清初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贵的人,偏偏死后多年,不能下葬。
最后于雍正时期,葬入清东陵风水墙外面。说不过去,不合常理。
不合常理,就是因为有过违背常理之事了。
无论怎样,都不能掩去孝庄的突出贡献。不能改变,她是个杰出政治女性的事实。她曾经成就的几件大事,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