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网上通过FPA碰到静刚时,其实还不知道他就是静刚,只知道网名叫做“日有所记”,果然人如其名,他几乎每天都会更新空间里的日志,除了写一些性格色彩的心得外,他文字中细腻的描写有如诗一般美妙,让人沉醉,舒心,但看到最后也没看出想表达什么,“哼,不就是挺会写景么?拽什么啊!”我如是安慰自己,但内心深处其实特嫉妒这家伙的文字功底,现在依然如此。
后来通过网络沙龙才知道他的全名叫做杨静刚,是一名厨师。线上分享时,他的声音仿佛和一个小男孩一样,特乖而且亲切,但语气却与他的文字风格有点相悖,上进中带有一点急切,这似乎让我内心莫名地平衡了许多:原本不只我一个人这么性急啊!
那时我就在想,从他的姓名就可以概括他这个人嘛——静静的文字控(静)+坚定的进取心(刚),随着了解地逐步深入,我才发现远远不是这么回事。
我渐渐地觉察,当我们对他提出建议时,不管是他主讲的沙龙问题,还是他自身方面的不足,他对此鲜有异议,总是全盘接收,这让人(包括我在内)感觉他总给人很谦虚的样子,但从他的文章中,我却发现,这只是假象,他是在用沉默与文字静静地表达抗议,而这完全源于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我想也许这也正是他融入人际,使他自己被别人接纳和认可的重要方式。
记得在合肥的线下演讲课程上,和我们一起上课的雨晴告诉我,静刚的热情曾让她很感动。原来汉东的演讲课程是由静刚告诉雨晴的,两天的课程结束后,按说课程费用是要退给大家的,但需要一些条件,可能在这方面他没有向雨晴传达清楚,所以雨晴的费用并没有退还成功,对此静刚主动担下了一半的费用,来为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听到这里,我也对静刚的举动表示深深的敬重与感慨。
这次课程的第一天结束后,大家在合肥当地的一家酒店聚餐,当晚大家都喝的很开心,有好几个朋友甚至喝高了,被大家一一扶回了我们下榻的酒店。预定的酒店本就不多,可晚上来住的人似乎不少,估计肯定要挤一些,但我当时也喝了不少,衬着酒精带来的晕眩,一股脑睡了过去。早上醒来后,接到静刚的电话,说要借用下我们房间的洗手间,待我见到他时,发现他一脸的汗,似乎没睡好的样子,一问才知,他昨晚上是在网吧通宵!我稍一想便知,为了让喝高的朋友能睡好,他不惜牺牲自己的房间,而在网吧待整晚!那一刻,我甚至我点心疼这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静刚啊静刚,你稍微霸道一些不好么?
中午看了他写的文章《家》,写到他与父亲在读书方面的不同看法,父亲认为他是在瞎搞,宣传“读书无用论”,他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未来打好基础;而他则坚持认为读书会让自己更充实,更好的认识自己。两人谈不拢,于是他认为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对此我也感同身受,并在评论区里写道:“加油,用你的实际行动刷新你父亲对读书的认知!”
点击确定的前一刻,我猛然意识到这与其是说给静刚,其实倒不如说是写给自己,再往深了想,其实我只是借此表面化的鼓励静刚来自我感动而已,于是只好作罢。其实,道理谁都清楚,不用我给他猛打鸡汤,静刚需要的只是一个认可,所以一个赞足以了^_^
静刚就是这样,温暖又热情,带着淡淡又迷人的忧郁,给人很阳光很清爽的感觉。当别人有求于他时,他慷慨热情的程度会让人感动不已;而当他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时,却总不是很争取,往往通过暗示的方式表明,甚至是沉默,而我身为一个大大咧咧的性格,总也照顾不到他的感受。其实我明白,我们的内心深处都特别需要关注和认可,他比我做的好的一点在于,面对可能的纷争与异议,他尽可能地保持沉默,虽然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但这种表面的冷静至少不会让事情更糟糕;而我却动辄情绪化,伤人又伤己,让本就不堪的局面雪上加霜。
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有时是在用沉默的方式伤害自己,因为情绪一直淤积为内心中,是很压抑的。所以我也希望静刚有机会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发泄一下,毕竟功力不怎么强的我们,真的不用太过委屈自己的。我真心希望他的“静”可以真正转化为,知道自己要什么时的心如止水,而“刚”则是对更好的自的坚定追求。
静刚,加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有我们^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