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教授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陪伴、阅读、习惯。这的确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但有这三个关键孩子的发展就一定会好?
孩子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应该是有高质量的陪伴、有效的阅读、良好的习惯。
1、高质量的陪伴
生活中,很多家长也在陪伴孩子,但是这种陪伴常常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比如有的家长人虽然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常常是在玩手机、电脑…甚至家长和孩子同处一室,也很少有交流互动。
高效的陪伴应该是一种有良性互动的交流陪伴。
如果仅仅是和孩子呆在一起,而没有和孩子之间亲密的言语的、肢体的交流与互动,那么这种陪伴就是低质的陪伴。和孩子在一起,跟他说说话,了解一些思想的动态,家长就能更多地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从而有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亲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变得较为容易。当然,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切忌家长喋喋不休的说教,否则,孩子会变得反感而适得其反。
高质量的陪伴应该引起孩子更多的思考,发展孩子的思维。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现象,抓住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让孩子多去发现,引起思考,探索求知。多就社会的问题与现象与孩子探讨交流,引导培养他们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作出自己判断,培育他们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2、有效的阅读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健全人格,塑造灵魂。
广泛阅读
这个广泛不仅有阅读量上的要求一一读得多,而且有阅读面上的要求一一读得广,一切好的文学、历义、地理、艺术等学科的课外书,均可涉猎。一个孩子的知识面越广,储备越丰富,孩子的学校学习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得心应手。
深度阅读
顾名思义,深度阅读就是要对所读有深入的思考。批注阅读是深度阅读的一种较好,行之有效的方式。
对于阅读而言,深度阅读所得益处一定比浅尝耴止的好。如何深度阅读?如何引导孩子深度阅读?
我以为批注阅读为深度阅读的一种。如何进行批注阅读?批注哪些?
我以为有这几个方面:首先关注文章的修辞。文章的修辞极多,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对比……文章中有好的修辞,可让孩子批注好在哪里?因为一切好的修辞,皆是作者绝妙的想象。比如,"窗外的阳光如刀片般明晃晃。"诸如此类让孩子去深入体察,玩味,就是在言语的漫溯着接受熏陶感染,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如何表达运用。
其次关注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好的文学作品,其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等必定符合其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征的,并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如《红楼梦》描写王熙凤外貌的几句,简直把人给写活了。"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材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廖廖数语,一个极美但极有心计,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权变,讨好贾母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的精彩之处皆是可批注的地方,让孩子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哪怕是一点,也聊胜于无。
再其次注重环境描写。一定的环境描写总是为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服务的。比如环境描写中的景物描写,大多为表现人物或作者或喜或悲,或轻松或压抑的情感服务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诚如斯言哉。
最后是一篇文章中作者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它颂扬了什么,鞭笞了什么?以及一篇文章的结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特点等等都是可作思考和批注的地方。
孩子作批注时,可以进行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可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批注。也可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实际联系文章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当然,对孩子而言,他们不可能思考得这么多,但是,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总比没有好。哪怕他的思考是错误的,只要引起了他的思考,也比浮光掠影的阅读好!当然,深度阅读与广泛阅读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更好。
3、养成好的习惯。
教育的一大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好的学习,一定源于好的习惯。孩子的习惯好,他的学业、智力发展也会比较好。
首先应该有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是养成干净、整洁,有条理的卫生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的习惯;不攀比,不浪费,节约的习惯……
其次是好的学习习惯。
有认真倾听,专注的习惯;按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漂亮的习惯;勇于克服学习困难,勤于思考,探索的习惯;热爱阅读的习惯…
在家庭中,有家长高效的陪伴,有效的阅读,良好的习惯,将会促进孩子的生命得以极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