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那種很倔強的人,就算心里明白對方說的有道理,但要他承認一點都不簡單。而我又是急性子,別人一否定我的觀點我就急,擺出辯論的態勢跟他對抗。結果今天我們從一段小小對話關於他還沒有報名去每年一次的身體檢查就吵起來,到了最後我摔門回到自己的房間。
在床上我平靜下來開始思考我們之間的問題。說起來,我們常常會看很多與人交往的書籍,那些書會教你如何跟上司談加薪,如何跟同事打好關係,如何跟陌生人搭訕,如何吸引男神,如何逆襲女神……可是沒有書告訴我們要如何跟父母平等對話。以前我們還小,爸爸媽媽說什麼我們就要做什麼。後來大了,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有些時候你好心想要給父母一些建議的時候卻發現對方絲毫不聽你的話。會生氣會憤怒,曾經不止一次跟同學討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麼長輩他們不聽我們的建議呢。同學常常會跟我說,他們年紀大,有些東西不是說改變就可以改變的了,就表面打呵呵附和一下就好了。
可是,很多時候對話會產生憤怒誤解,有可能是因為共同生活多年反而忽略了一種溝通的共識,不能建立有效信息交換的機制,而后又變成雙方情緒發洩的契機。也就是說,大家可能都被對方語氣中的情緒給影響了,不能客觀地抓住對話的重點,進而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而否定對方所有的觀點,無論是非,最後這場會話也就會以失敗告終。
我決定要打破這種僵局,我們需要為它定一些共識,就像紙牌遊戲,先說清楚遊戲規則,咱們再玩。跟爸爸聊了足足兩個小時,對方會不耐煩,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第一次這麼執著的樣子嚇到他了,他還是乖乖地坐在那裡聽我說完。看著他微白的兩鬢,突然發現自己跟眼前這個男人生活了21年,卻是第一次就溝通本身我們要如何去達成共識,去提出我們要如何達成一段有效的對話。
明白這一點對我來說一點都不容易。以前說話平平和和的爸爸,最近說話常常需要人哄。父母這種生物,越大越像小孩,臺語里有句俗語“老人孩子性”,說的就是這個吧。你需要有足夠的耐性去跟他們溝通。
正如當年的他們對我們無盡的耐心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