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或者看书过程中,不禁会问:
1、为什么会为了帮助一个女人而宁愿杀一个人去掩盖罪行?
2、为什么女主在得知真相后会去自首?
我们注意到中版电影台词:这一切不是顶罪……是报恩。
再注意原著P246最后一行“他不是顶罪,而是报恩。”
那我在这里跟大家讲讲日本的“报恩文化”。而讲到日本的文化,很重要的一本书就是《菊与刀》。
这本书据说是二战后美国决定对日本政策的决策依据,深刻影响了战后日本的命运和格局,里面就谈到了日本人的报恩文化。
日本人的报恩心理负担特别重,所以会出现在公交地铁很少有人给老人让座的现象。不明真相的人评论说是日本人素质低,感情冷漠。这是没有什么依据的结论。如果看过这本书,就非常好理解。
由于报恩心理负担特别重,就特别怕“欠”别人的,哪怕小小的一次让座。陌生人,你帮人一次,而受帮助者由于是匆匆过客,根本没有机会“还”,这就反而给受帮助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日本人效忠天皇,不问缘由。天皇说打仗就打,天皇投降,命令下来后也没有人会反对——他们认为这两者都是在报答皇恩。
日本人一旦决定报恩,就几乎毫无原则,一定做。
如果我们从报恩文化分析男、女主角,就不会觉得他们的决定是出人意料,也不会是那样难以令人理解。
既然男主要报恩,且决定报恩,所以会不惜一切代价。女主在发现男主对她所做的那么多之后,内心里承受不住这种报恩心理的负担,只有选择自首。
如此分析,也许更合理些。所以,我看电影时,觉得这片子并不适合我们中国人,起码我不喜欢那句关于“报恩”的台词,这是具有非常明显的日本文化特征的台词。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国民“忘恩负义”,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是讲究“知恩图报”的。据我从易中天老师的《中华史》里边了解的情况,这种普遍性的高贵气质,在战国之后就慢慢淡化了——在战国时期,我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往后便“士”风日下。也有很多人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更多是在日本得到了传承。而我们依旧坚守的,可能就是官本位和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