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互联网圈里有一篇文章被疯狂转载,是来自于WeMedia研究院的调查《揭秘微信里的暴力色流,日流水400万》,虽然没有成为全民刷屏的热点,但其内容仍值得每一位从业者的深思。
我先复盘关于这场游走于政策、监管边缘的带色产业链:
也许你并不知道,所谓“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引导连接、互动性的功能,已经被大量“机器人”统治,但事实确是如此。在行业里,群控(用一套系统控制数以万计的手机,每台手机养着数十个小号)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是摆在台面上能够明码标价的商业行为,在我的朋友圈里,兜售刷数据、增粉、引流等业务的人也不少,似乎这套商业就应该这么玩,从来都不需要遮羞布。
通过“站街”软件,可以将小号的地理位置移至任何地方,通过“自动打招呼”软件,可以批量添加好友,而成功占领对方通讯录的最后撒手锏,便是那些小号的身份(美女头像、撩动人心的朋友圈状态),最后靠淫秽视频、套路红包、微商引流等变现方式实现落地。
这些套路也并非现在才有,早在web时代就已经百花齐放了,各类灰色产业用极度暴力的方式日赚斗金,早期比如群发垃圾邮件,每天上百万份邮件,即便是1%的转化率,也有数万用户入套,引流后或赚取广告费(按点击量/点击效果等形式付费),或直接引入到自己的平台。
而所谓“色粉”、“色流”(靠色情转化而来的用户和流量)也并非微信生态下的产物,如果用过其它交友软件,或许就曾发现过附带联系方式的美女照片特别多,即便平台一直封杀,也总有源源不断的新号产生。可话有说回来,有多少交友软件不玩荷尔蒙经济呢?美女效应始终是最快速活跃平台的绝佳路径。微信的“摇一摇”以及当时用大卫裸体雕塑作为背景,又何尝不是想激活用户的空虚的心智呢,以及几个月前引起一片哗然的某宝“圈子”,限制发状态的性别,又触发了“万夫所指”的互动场景。
这就如同早期在淘宝刷单不仅监管力度弱、成本低,加之竞争少,一下子就起量了,可如今再开淘宝C店刷单,怕是每单成本都高于10元,且被封杀的风险极大。平台日益壮大之后需要寻求“政治正确”,可人性始终未变。
互联网的三大生产力:性、无聊、免费,形成闭环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起点是无聊,终点是性,免费是动力,一旦进入这个圈,对事物的辨析能力就丧失殆尽,为幕后操纵者送去流量,甚至资本,直播起初的超高速发展也得益于此。
今天你在应用市场或app store上搜索“交友”,会跳出“同城”、“约爱”、“交友”等关键词的app,不仅评分高、评论区也是一片叫好,下载登录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从未如此受欢迎,美女招呼不断,要求见面、约会,可没聊两句,系统就提示你必须充值成为会员才能继续发送信息,此时美女们不停地请求你给出答复,你若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充值之后,所有美女都消失了,说得准确一点,是所有机器人都消失了,“美女们”所有的勾搭内容都是早已拟好在一个话术数据库中。
随着语义分析和大数据继续分布、沉淀到移动社交网络的各个角落,用户画像会越来越精细,从早期的性别、年龄、城市、职业等,逐步靠近更底层的地方,行为习惯/动机、消费水平/倾向、价值观、朋友圈的数量/质量、个人爱好等等,我们受惠于这样的发展趋势,音乐app的歌曲推荐会越来越精准,电商app的猜你喜欢会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出行app甚至能推测你此时此刻想去哪里……技术的双刃剑从来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不怀好意的诱惑和套路也将编织成更大的网,连结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移动互联网中,很多活动H5页面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人人看到都是同一个页面,其实是根据用户特征对方案做了策略匹配的,低价、还是轻奢,早已在系统算法中得出结论。当你在某个抽奖页面上抽到免费赠送DW手表,当你兴奋地填好个人信息,会被告知支付38元快递费,精明的商人早就为你划分好了心理账户:手表-免费,运费-自理,而你自打抽到这个奖之后的所有行为会变成沉没成本,促使你追加一笔38元的投入,最终收到一款粗制滥造的假表,成本+运费不足20元。
商业终究逃不开对人性的追逐,年轻一代不理解的电视购物、年老一代看不懂的直播打赏,本质上都没有逃离“七宗罪”。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我们天天围绕着用户开展马斯洛需求的话题,讨论用户的体验,或许只是用一种美化的形式在谈论被粉饰的人性弱点,例如生理的需要包含了性,效率的需要源自于懒,自我实现的需要又是因为永不停歇的欲望。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想社交商业才是暴露所有人性矛盾的地方,即使未来国民的社交不再依附于微信,这场与灰色产业的攻坚战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