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最深的孤獨」
五岁时,一个人委屈地挣脱父母的看管,独自一人跑到便利商店前坐上平常最喜欢的摇摇车,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快乐。
十岁时,小朋友们不知什么原因开始当着我的面议论我,然后刻意疏远我,我独自一人抱着头坐在角落里绞尽脑汁地想自己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十二岁时,老师凭着自己的脾气没由来地说“那个谁谁谁,不要作出个怪样子”,我顿时一脸懵逼,自己明明全程面无表情。
十四岁时,我喜欢的人离我远去,我用心挽留,他却再也没回头。
十六岁时,所有亲密的玩伴被搁置在过去,从此,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自说自话,一个人活得像支队伍。
十八岁时,我无数次逃离那犹如斗兽场般的学校,一个人,一天天穿过那繁华的街道,看着笑得那么开心的人们,我在想,他们怎么能活得那么轻松。
十九岁时,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痛,迈过了一道不痛不痒的心坎,看着语重心长的父母,我选择继续这滚粗的生活。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我想成为诗人,却丢了诗;我想成为别人,却丢了自己;我想回到过去,却丢失了现在;我想立足于现在,却再没了未来。悲哉!人生七苦,最为求不得。
世上之事該是不存在真假的吧?你若信,假也是真;你不信,真也成了假。
每每刷剧会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女(男)主角对男(女)主角彻底失望,并选择默然离开。我当时就想挽留的那一方既然已经如此请求了,离开的那一方为何不再给对方一个机会,说不定你们就会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下去啊。而其实静下来换位思考一下,却是有其合理性的。挽留的那一方应该不是第一次要挽留,离开的那一方应该也不是第一次想离开。毕竟人的劣根性就是不懂珍惜。
即使经济独立以后,
我也希望你能比我更强一点,
毕竟我也是真的很喜欢狂热崇拜你的那个自己。
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
成人的友谊和孩子的友谊果然有着最本质的区别:
孩子的法则是可以不断打破和重建的,大家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成人的法则却是私人建造铁壁铜墙,旁的人很难攻破,故只能被迫遵守对方的游戏规则。
有人的灵感来自于抽烟;
有人的灵感来自于洗澡;
我的灵感则来自于奔波;
在往返于庞大的交通网络体系中,很多的问题就在头脑里反复推演中,迎刃而解了。
不知为何,有时你无意间显露出的某种天赋,竟如此伤人。
真正的热忱该是何种模样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临时抱佛脚的人,无论何事。后来我才逐渐发现保持这样的状态仅仅只是因为不热爱罢了。倘若遇到真正热爱的事业,你会保持热忱,会为其做更长足的准备以及更长远的打算。
心态影响口感
有时我们会夸大某种食物的口感度,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那么好吃,可能只是相对而言,它比较物美价廉罢了。
我一直被按点吃饭的思维定势所困扰,十点就想吃午饭,下午两点就要吃晚餐,傍晚六点就得吃夜宵,我觉得自己很奇怪。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似乎饿了不去吃饭才是最奇怪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