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迁徙简况整理

        (一)

    距今6600万年前,第五次物种大灭绝。距今700-600万年,人与猩猩在非洲分家。距今370-300万年,南方古猿阿法种,人属动物的祖先出现。距今240-160万年,人属能人种出现,是第一个被划为“人属”、肯定具备制造石器能力的物种。距今190-150万年,人属匠人种出现,能够制造复杂石器。

    200万年以来,非洲的原始人类在内部迁徙、取代和交融的基础上,利用约20次冰河期的间冰期不断进入欧亚大陆,比较显著的至少有三次。200-100万年前,第一次走出非洲,如亚洲直立人(与非洲匠人极为相似)。70-50万年前,第二次走出非洲。进入中东、欧洲的是尼安德特人,进入亚洲、东南亚的是丹尼索瓦人(一个支系可能有直立人的基因)。当时,另有罗德西亚人、海德堡人、弗洛里斯人和非洲的其他原始人类存在。10万年前,第三次走出非洲,为现代智人。

    史前时期,有直立人、丹尼索瓦人、现代智人先后在东亚地区生存,可以推测气候变化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先到者因寒冷期而处于衰弱残存状态时,后来者已趁着温暖期开始扩张。在竞争甚至战斗中,会有前者的余众成为后者先头的食物,但也存在基因融合,甚至传递到今天,总体呈现出基本以“完全取代”为主、“多地区进化附带杂交”为辅的特点。同时,后来者抵达地域的范围大小,受到先到者抵抗势力强弱的影响。

    ——2022年4月30日—5月1日。相关基础资料来自袁越《人类的终极问题》第一部分。


        (二)

    单就现代智人来说,10万年前走出非洲,在中东地区用了3-4万年与尼安德特人竞争,吸收了其1%-4%的基因。之后,一支向西于4万年前抵达欧洲,灭绝了当地的尼安德特人。向东迁徙的现代智人至少有两波。

    第一波于6万年前从中东沿古海岸线进入东南亚(寒冷期海平面相对低,以下提及的海岛当时可能与亚欧大陆有陆路连接),又消灭了丹尼索瓦人,吸收了其4%-6%的基因。其中,主要包括Y染色体单倍群C、D原始人类(简称C型人、D型人)。

    (1)C型人有一部分抵达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和美拉尼西亚诸岛,即大洋洲原住民(棕色人种)。另一部分到达亚洲东北部,转而向西进入西伯利亚大草原,成为蒙古高原原住民,其中一支穿越白令海峡,成为美洲原住民。

    (2)D型人有一些到达安达曼群岛、马来西亚群岛、吕宋岛、本州岛、北海道和库页岛。一些成为青藏高原羌、藏和川甘交界白马氐的一部分。

    鉴于C型人分布更广,推测是被驱赶到了更边缘的陆地和海岛,而后来的D型人占据了从东南亚到东北亚的沿海地带。丹尼索瓦人可能先与C型人发生竞争,余部退入青藏高原,后来又在D型人打击下融入其中。

    第二波主要是O型人,4-3万年前进入东南亚,3-2万年前进入东亚,取代C、D型人成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体人群。

    推测O型人将D型人赶上了青藏高原、东南亚至东北亚的海岛,在全新世大暖期之前已占据沿海,并进入长江、黄河中游地区。在北方推进到蒙古高原,与当地C型人后裔相遇。

    还有N型人可能经中亚东进(因未见其驱逐O型人的材料),先战胜蒙古高原的C型人,一度成为中国东北的主要人群,之后迫于O型人的压力迁徙到东西伯利亚至北美洲北部一带(N型人与今天的因纽特人非常相似)。

    但C、N型人在中国北方仍有大量分布。Q型则在晚近才经中亚进入中国西北地区。

    ——2022年4月30日—5月1日。相关基础资料来自袁越《人类的终极问题》第一部分等。


        (三)

    距今1万年以来气候转暖,以O型人为主体的东亚各史前文化先后进入新石器农业社会,逐渐转向基本定居,形成北方以黍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的局面,北方主要有大地湾(甘肃)、裴李岗(黄河中游)、北辛(黄河下游)、磁山(华北)、兴隆洼(内蒙及东北)等文化。南方主要有彭头山(湖南)、城背溪(湖北)、仙人洞(江西)、河姆渡文化(长江三角洲)等。

    当时各史前文化都在向周边辐射扩张。以大地湾文化为例,可看作是O型人在东亚北进的偏西一支,既在当地延续(大地湾二、三、四期文化),又东进关中—中原(仰韶文化),还向西发展(马家窑文化)。后来,马家窑文化的一支由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平原。

    再以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为例,则是O型人在东亚北进的偏东一支,除了在本地兴盛(河姆渡文化和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还持续沿古海岸线北上,直至于内蒙古、辽宁地区,融合形成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这种持续北进形成一条弧形玉器兴盛带,大致以近海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带为主要范围,其文化在新地域融合变迁之中,基本保持着薄胎黑陶、猪龙玉器以及重纹饰的特点(龙的造型产生早期应与驯养猪有关)。

    同时,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也向西影响湖北屈家岭文化,甚至及于四川盆地。还向西南发展影响到广东曲江石峡文化。仰韶文化也对长江中游地区造成影响。

    ——2022年4月16日初稿,4月30日—5月1日、5月7日修改。相关基础资料来自袁越《人类的终极问题》第一部分等。


    (四)

    近1万年长江三角洲逐渐扩大,在该区域发现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距今8000年至7000年)等原始文化遗址,为稻作农业背景,会用独木舟。因海平面在距今11000-7000年之间上升,推测以上原始文化湮灭于海侵,遗民迁徙至高地生存。

    之后,以钱塘江为界,在以南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出现河姆渡文化(距今7020-5020年)。在以北的太湖平原出现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年),使用釜形炊器、玉器。

    海平面在距今6000年后下降,还出现若干寒冷期,继马家浜文化而起的崧泽文化(距今6000-5300年)原始部落逐渐向低处迁徙。具有择高地、筑高台居住的习惯,改釜形炊器为鼎形,崇尚玉器,被称为“良渚文化之源头”。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距今5800-5300年)、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和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时期的三大聚落核心。

    距今6000年以来,江浙地区原始文化合流,波及淮北—浙南之间。

    距今5300年良渚文化出现,营建王都,刻画神人兽面纹“神徽”,逐渐形成玉礼器文明,在环太湖流域建立了“神王之国”。延续至距今4200年,其核心区湮灭于气候变暖导致的融冰洪水和海平面上升,余众扩散和融合明显。

    之后,有钱山漾文化(距今4200-4000年),处于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之间。还有广富林文化(距今4300-4000年),受到龙山文化强烈影响。

    ——2022年5月6-7日,资料来源于纪录片《良渚文明》等。


    (五)

    全新世大暖期最大的变化是降温和海平面下降的影响,迫使各部族向低海拔地区或南方迁徙,与原住部落发生战争,史前文化开始急剧整合,进入父系社会。

    在新冰期,竞争最激烈是在黄河下游地区,东渐的仰韶文化、南下的红山文化、西延的龙山文化逐鹿中原。反复较量中,东进部族胜出,主导了华夏融合。

    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受降温的影响,开始反向发展,进一步向西、向南推进,在禹及之后的时代进入中原,是为龙山文化,相当于东夷部落。与华夏部落遭遇后,先臣服于夏,后崛起为商。东夷一些部落并不顺服于商朝,到商朝末期才被平定。嬴作为东夷部落一支,西迁至秦陇地区。

    近一半现代中国人的三位“超级男性祖先”(分别出现在6800年前、6500年前、5300年前)应当都属于O型人,并可能分别属于这三个史前文明,推测是三者分别进入父系社会后的强力首领。

    ——2021年4月25日初稿,2022年5月7日修改,如兰之州。原稿主要为《拙说先夏四千年(补记一)》。


        (六)

    新冰期结束时,中华夏和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的格局基本出现。

    在黄河中游地区,更北方的游牧畜牧部族大量进入,取代齐家文化发展出寺洼文化,在以西地区有辛店、卡约文化(大致是戎、羌、氐等活动范围),以北地区后来有四坝、沙井文化,属于月氏、乌孙范围。大致是西戎部落和北狄部落。

    在黄河下游地区,华夏部落建立夏朝。其东部存在大量东夷部落,其西部和北部受到西戎部落、北狄部落的影响。

    在长江中游地区,以华夏部落从中原南进为主,还包括良渚文化溯长江向西拓展、龙山文化从山东向江汉平原败退等成分,逐渐与当地部落融合形成南蛮部落。在成都平原,属宝墩文化后期,受良渚文化和夏文化、商文化等影响进入三星堆文化时期。

    在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凋零,东夷部落向南发展,影响到广富林文化等。之后华夏部落南下,如大禹后裔建立越国、杞国、缯国、褒国,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在当地又融合兴起了新的文化。

    因为主要受到中原崛起之后持续南向开拓的压力,这种反向迁徙趋势应当波及到了云南、西藏地区,影响到中南半岛及印度。梵文对中国的称呼及之后的cina和sina应与之有关。

    ——2022年5月7日修改,如兰之州。原稿主要为《拙说先夏四千年(补记一、二)》。


    (七)

    距今5300年,具有马家窑文化背景的氐人先民从陇南、甘南出发,南下岷江河谷地。有茂县营盘山遗址(距今5300-4600年)。之后进入成都平原,有桂圆桥遗址(距今5100-4600年),受到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史前文化影响,引入水稻。随即发展出宝墩文化(距今4500-3750年)。其中,主要有宝墩古城遗址(距今4500-4300年)、高山古城遗址(距今4500-4000年)。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或为传说中的蚕丛时期。

    宝墩文化在发展中,过渡为三星堆文化(距今4800-3100年)。受到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青铜器方面)。同时,通过三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往密切,还受到良渚文化(特别是玉器方面)、石家河文化(特别是人像纹饰方面)的影响。或为传说中的柏灌、鱼凫、杜宇时期。

    三星堆文化后继以金沙文化(距今3200-2600年),或即十二桥文化。此为西周初期的古蜀国,由来自贵州的濮人建立,或为传说中的开明时期。

    战国时期,古蜀国以北有秦、以东有楚进取,发展受到限制。古蜀国末期还在汉中分封了苴国,又与巴国争战颇多。巴国原处于汉水流域,后南迁重庆周边。秦曾与古蜀国争夺汉中未果,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兵攻灭巴蜀。灭国后,古蜀国王子泮率一支蜀人自川西南下云南,抵达越南红河流域建立瓯雒国,其发展阻碍了秦在这个方向的进取。

    史前时期,四川盆地向北进出陇右,向东北进出汉中以至宝鸡、关中和商洛,向东进出江汉平原以及向南进入云贵的道路均已开辟。西周初年,有北出至宝鸡参与伐商的(弓鱼)国。东向的发展从夏至商,最后在荆南寺文化时期抵达江汉平原。尤其以南向路线为主要,距今4000年前已能经云贵进入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以及中亚。

    ——2022年4月15日初稿,4月25日、5月7日修改,如兰之州。原稿主要为《拙说先夏四千年(补记二)》。相关基础资料来自纪录片《古蜀瑰宝》、杂志《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4月下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