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青春,我快乐。作为老师,一年四季和这些正在蓬蓬勃勃成长的弟子相伴,他们活跃新奇的思维、指点江山的勇气和使不完的青春活力,总是源源不断地汇入我的心田,使我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即使弟子中偶有一两个“偷采白莲回,不知藏踪迹”或“溪头卧剥莲蓬”的“最喜幼儿”,也因为他们的童趣、天真而陶陶然接受他们。有同事开玩笑地叫我"老小孩","老顽童",我也乐于接受这样的称谓。因为有了年轻的心态,自然也就拥有了旺盛的活力,自己将不被摈弃于时代之外,也不会被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划入老年一族。难怪李吉林老师说“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教育在线上那个光屁股的“李镇西”说“不愿长大”。在一位昵称“开心果”的教师的博客里读到这样的文字:“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始终保持那颗年轻纯真的心灵,始终保持让人心动的风韵。所以,教师一生如花。”与不能作假的青春学生为伴,与永不凋谢的青春思想为舞,安能不快乐?
我知足,我快乐。作为教师,生活虽有些清贫甚至寒酸,既没有大款们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没有前呼后拥权贵们的风光,更没有明星们掌声如潮的祝福,但可以独享其他任何行业也体味不到的本真。课间时分,听孩子们抑扬顿挫平平仄仄吟诵经典篇章,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或看金童玉女们三一堆五个一团快乐嬉戏,有时,忍不住童心大发,也欣欣然加入其中,一起嬉闹;入夜,亮一盏台灯,批阅弟子们的习作,每遇到可圈可点之处,总会忍不住大声地读出来,尽管没有听众;暇时,哦吟几句华章,构思几篇小文,欣赏几曲金曲。正所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焉能不快乐?
我读书,我快乐。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这读书的习惯早已渗透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课间闲暇,沉下心去,静静地读书,就像与哲人促膝谈心,兴之所至,天地人、文史哲,原先不明白的问题,现在也瓜蒂熟落,水到渠成;就像与诗人长哦短吟,看云卷云舒,闻满溪流水香;又像与渊博的学者在谈古论今,秦砖汉瓦的悠远和神秘,盛唐的歌舞与晚清的悲歌,世事百态的是非与曲折,宛如随着一个导游在知识的王国里作了一次全景式的观光旅行。我享受到了“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静谧,品味了“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时多”的雅趣,观巍巍泰山,听汤汤江河,看大漠孤烟,赏长河落日,心胸多了些旷达,举止多了些内涵,言行多些了神韵,师生之间多了些互相感动和温暖。因为这美丽的行走,我对我的学生多了些理解和尊重,更对未来多了些憧憬,对生活多了些感恩、对人生多了些热爱!“平心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此乐只应书上有,别有天地非人间”,有何不快乐?
我体味,我快乐。每天,穿行在学生中,驻足于讲台上,就会有不少“意外”的发现、惊喜和快乐。教师节那天,教室的窗台上多了一盆兰花,那髙贵、雅淡、志远的清香,让我心里一阵感动。原来是一个家里经营鲜花生意的学生无私奉献的;一日,因感冒嗓子发哑,从此,讲桌上多了一个保温杯,还有许多的胖大海;一女生的母亲生病住院了,班里的女同学利用双休日轮番护理,悉心照料。原来孩子们的心灵是这那么美好!那个曾经是全班有名的“差生”,竟在午休时带领几个同学在清理卫生区的垃圾和花坛内的杂草,颗颗汗珠沁在脸上也全然不顾,让我感到一阵的惊喜,心里乐滋滋的……是呀,“看小学生天天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发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陶行知语)”。一生如斯,夫复何求?
我追求,我快乐。从为师那天起,便以“教好学生”为最大的责任,决不做误人子弟的庸师。为此,传道、授业、解惑,事事精雕细镂;言谈、神情、举止,样样润物无声;责任、关爱、博学,样样不敢或缺。有人说“没有追求的生命是不可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下不是提倡做一个“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吗?我不敢妄称“学者”,但让那些风华正茂的弟子们认为我是饱学之士、道德君子,能够称职地做他们的老师还是可以的。如此,学生怎么不会爱戴、尊敬?行走在学生们敬重、热爱、钦佩的目光中,不亦快哉?
美国著名的《幸福》杂志曾问卷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会做什么?90%以上的人众口一词:不想做现在的自己。如果让我再重新选择,我一定还会选择做一个老师。因为只要用心去做,这里有一片永远让我快乐的生动的风景。
发表湖北《新班主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