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位叫Elly的妈妈,是如何通过日常惯例表让4岁的女儿小美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洗澡时间的。
两年前,我和小美建立了一个“惯例表”,很漂亮。那时候我刚开始学正面管教,看到“惯例表”很是喜欢。于是用书里教的方法,选了我和小美矛盾最大的时候:放学后到睡觉前。
我先请小美从很多照片里挑了这个时间段要进行的内容:吃晚饭、洗碗、读书、跟小猫苏皮说晚安、洗澡等。
然后引导小美排列顺序,就在这里,我没有掌握惯例表的本质:让孩子参与,越多越好,我希望小美先洗澡后吃晚饭,这样吃完饭头发就干了;而小美希望先吃晚饭后洗澡,她不在乎头发是不是干的,也愿意用吹风机吹干,而我不愿意用吹风机,我觉得对儿童听力不好。
我没有理会小美的辩解“我不要先洗澡。”而是对她说教:“吃完晚饭再洗澡头发干不了,对你身体不好。你要先洗澡再吃饭。” 然后我把小美洗澡的照片贴在了最上面,第一项。
小美没有再争辩,自己用剪刀把后面事情的照片剪好并贴起来:吃晚饭、帮忙洗碗、和苏皮说晚安、床上时间、睡觉。我在每张照片旁边用中英文写了字。
一张漂亮的“惯例表”做好了,小美选择贴在她卧室的墙上。
没想到,才几天,果然就在“洗澡”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让小美洗澡,她不愿意。我指着她的“惯例表”说:“你看,你的惯例表是什么?”小美一下子怒了,竟然过去刷刷刷把墙上的惯例表撕成几片。
幸好,我已经学会了“积极暂停”。我抱抱小美,问她要不要去她的“狗狗公园”冷静一下,她说好。
等她从里面出来,我们谈了谈。小美用透明胶把“惯例表”一片片重新粘好。
但从那以后,这个漂亮的惯例表形同虚设。后来搬家,就没有惯例表了。而小美的洗澡问题,随着我的心态越来越轻松,不再强硬要求每天必须吃饭前洗澡,战争比以前也少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年以后,在和很多家长头脑风暴后,我们讨论出了十几个解决办法,最后选择了“引导孩子制作她自己的惯例表。”
我决定回家试试看。回到家,小美一听“洗澡”两个字,立刻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我先跟小美共情:“我明白,你不喜欢洗澡,尤其不喜欢吃饭前洗澡。你想先玩,一叫你洗澡打断你玩,你就觉得烦躁。而且我还一遍遍催你,有时候还很大声,让你更烦了,还有点伤心,对吧。”
小美点点头,然后反问:“要是我这么跟你说,你会有什么感觉?”
“我也会觉得烦、伤心。那你知道我一遍遍催你,你一遍遍说不,我有什么感觉吗?”“你生气。”
“有一点吧,主要是不耐烦和着急。而且我不喜欢自己这样,更不喜欢跟你大声喊,我希望做个好妈妈。”
小美整个身体都放松了,“对,好妈妈不会大声对孩子喊,不过,偶尔可以大声喊。”
我笑:“好妈妈偶尔可以大声喊,好孩子也会偶尔对妈妈大声喊,这很正常。即使这样,也还是好妈妈和好孩子。”
“嗯”,小美很同意。
然后小美选了一张红纸,我选了一张白纸。先头脑风暴,“你放学以后都做什么呢?”
“玩,去朋友家玩”“还有呢?”“画画,听音乐,如果妈妈有时间就去外面玩。”
“还有吃饭。”我加了一个,小美欢呼“对,吃饭。”“那洗澡呢?”我又问,“嗯”小美想了一会说“好吧,还有洗澡,但是要吃完饭再洗。”
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和决定,调整自己的标准:“或者不洗,冲一下,也不用洗头。第二天早上再洗也可以。你自己决定吧。我相信你能照顾好自己,就像你今天回来看到自己的脚很脏,就去冲洗。”
“好,那就晚上冲,早上洗澡。”
“还有别的事吗?”“还有,从学校回来,我想休息一会。”“没问题”。
接下来,我把这8件事情念给她听,让她来决定顺序。结果是:脱掉书包和鞋子、听音乐、妈妈有时间出去玩、和朋友玩、休息、画画、吃饭、洗澡。
然后我们立即开始执行,从周一晚上到现在,小美一直执行着晚上冲,白天洗的惯例。早晨我放好洗澡水,去叫她起床,她总说“你先去做点别的事”,然后等我回来时,她已经悄悄坐在洗澡盆洗澡了。
就这样,我们的早晨,从小美的笑声开始,我再也没有为她的洗澡而生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