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与刘老师的文字邂逅相遇,是2003年春天,我从新疆奇台县来到乌鲁木齐,在一心书店买到了刘老师的《一个人的村庄》。
深深地被他的文字吸引,自己看着还不过瘾,打起了长途电话,给我家先生读,不知不觉已经半夜了,电话里传出您的手机已欠费!
为什么那么着迷,因为自己也是出生在那样的村庄,成长在那样的村庄,文章中写到的景,人,驴,狗,羊,土墙,木门,一切的一切,都像电影一般呈现在自己眼前,一边读,一遍感慨一个人怎么能够如此有心,如此细腻,在那么不起眼的事物里折射出深邃的哲理!
事隔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位书画老师和我说起刘老师,他说我有微信,推给你,应该是2015年,我还在无锡,加了刘老师微信,他知道我学习传统文化,就说八月份举办乡村艺术家颁奖典礼,有时间可以来。记得那一年是贾平凹获奖。村里还有一个贾平凹的院子。
再后来,刘老师的书院越来越完善,夏天能够接待老师孩子游学了,2016年之后的每个夏天,我都要带悦谦学堂的老师孩子们去书院住几天。
刘老师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亲切,平和,通过一次次的交流,越来越懂得刘老师的乡村情结和在文学方面独异于人的一面。
刘老师经历了在乡村成长,离开村庄,又回归村庄的一个过程,村庄才是一个人的根,刘老师说2013年的一次带艺术家采风活动,与菜子沟这个村庄偶遇,老师说是与村庄撞了个满怀,他看到村民们陆续离开村子,把院子里的老屋拆了,卖木料也就几千元,他就和村民商量,我花钱租下来,租30年,将来想回来,再还给你们!
现在想想,刘老师的这份初心,他就是想留住村子,将来再还给村民!
刘老师确实是真心实意要回村的,带着母亲,妻子,兄弟,全家人都在村里生活,多年以后,我回看刘老师这样的一个决定,看到了一个了悟人生真谛,活的很通透的一位哲学家!
刘老师回归村庄,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反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字,来源于乡村,多高明的作家,也写不完脚下的土地!
因为刘老师,渐渐地,菜籽沟村从“一个人的村庄”变为了“一群人的村庄”。
刘老师常说,菜籽沟,不管是我们认领了她,还是她收留了我们,都不妨碍我们在这个村庄里延续自己的乡村梦!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第二十章中的内容,这里的得道之人的状态,刘老师也是这样的境界!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世人追名逐利,而刘老师更在意与大地之母最深层的链接,人与乡村彼此滋养!
时隔多年,再读《刘亮程选本》有一些是二十年前的文字,似曾相识,还有很多近几年新出的书,记得刘老师有这样一段话:“我想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后,都会有一个收尾的人,他远远地跟在人们后头,干着他们自以为干完的事情。许多事情都一样,开始干的人很多,到了最后,便成了某一个人的。”
我们去书院游学,刘老师对大家说,不要想着当作家,先当好读者,有时候一部作品,要花五年的时间,五年里可以做很多事,开公司,有可能开倒了再重来……
如今,老师的作品获得茅奖,依然笔耕不辍,每日至少300字的习惯雷打不动。
以我对城市人的观察,忙碌的连轴转动的城里人,像是关在笼子里的大颊鼠,无法停下来,时间久了,人都快成了工具人,机器人,失魂落魄的,而刘老师的文字,有一种唤醒,有一种治愈,像是童年的时候,我受到惊吓,外婆站在远远地大门口给我叫魂。我突然觉得,刘老师常驻村里,很多人慕名前去书院,小住几天,或者和刘老师,刘妈妈聊聊天,非常治愈!还能还魂!
刘老师似乎达到了可与万物沟通的能力,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梦里,在风中,水中,虫子的鸣叫声中,甚至石头,土地,他都可以对话!一般人或许每天呆在智者身边,也不见得能开悟,而刘老师即使和一根木头在一起,他依然能够洞察万物!
《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刘老师的回归,也是遵循天道,一位哲学家的精神世界是何等丰富,他的文字和思想扎根乡村,使古朴落寂的村子,有了灵魂,多年前,人们因为各种原因逃离乡村,如今又有很多人想回归,木垒书院的乡村生活,无疑是很好的生活范式,也是一种精神布施,只是人们依旧会有太多的放不下!
看看《刘亮程选本》中这篇有趣的文字:
一片叶子下生活
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片叶子下安置一生的日子。花粉佐餐,露水茶饮,左邻一只叫花姑娘的甲壳虫,右邻两只忙忙碌碌的褐黄蚂蚁。这样的秋天,各种粮食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粥一样稠浓的西北风,喝一口便饱了肚子。
我会让你喜欢上这样的日子,生生世世跟我过下去。叶子下怀孕,叶子上产子。我让你一次生一百个孩子。他们三两天长大,到另一片叶子下过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计划生育,只计划好用多久时间,让田野上到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天生可爱懂事,我们的孩子,只接受阳光和风的教育,在露水和花粉里领受我们的全部旨意。他们向南飞,向北飞,向东飞,都回到家里。
几十年如一日的写作生活,刘老师的文字风格自成一派,就像在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中,有人质疑李娟的文章是不是抄的,刘老师说不可能,中国的文字圈里还没有这样的范本!刘老师的文字也是,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他是活出自己的典范,谁都知道一个人能够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职业,爱好融为一体,全然做自己!但是绝大部分人一生都在寻觅,没有找到真实的自己,于是非常拧巴的在这世间,一边行走一边寻找,在这喧嚣城市中,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刘老师的文字,或许,你也可以在一阵风中清醒,在一朵云中醒悟,在一片虫鸣声中豁然开朗,在一声驴叫声中猛然惊醒,每一个人的天亮都是不同的,与鸡叫不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