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都渴望着被认可,其实认可对方你不会失去什么,有时还能让对方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与之相比,如果否认对方的观点,你会为之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都会翻倍,还不如用来打动一个人划算。
欣磊喜欢学校积分商店的一把雨伞,她花了半年的时间,坚持什么东西都补换,攒了8000积分,嗯,准备去换这把雨伞。在网上操作积分换物,有效期只有五天,换完物品后,她忘记去学校领取,结果超过了时效,雨伞不能领了。
我知道后就问她,为什么不告诉妈妈爸爸这个东西领取的时间,让我们去提醒她,或者特意去一下。她的回答是,“妈妈,你的意见都对,没有换到东西我也好难过。可是谁的成长路上不是一波三折呢,你不也是好好的画被我画坏了,也不没有说我吗?”
欣磊用对我意见的认可,结束了我将要对她的说教。并及时表述自己的观点,让我理解她。
争论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人们总是希望他人聆听自己,能尊重自己,而很少是因为“固执己见”。
有一个人恰好说明这个观点的故事。我们医院有一个外科主任,他总是发泄情绪,不耐烦的驳斥他人。尽管他总想说服助手,不要把这些放在心上,但人们并不相信他,这让他感到沮丧。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外科医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回到进行手术,但过度的自信又意味着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因此很多外科医师的助手对他们的意见也数不胜数。这名外科医生忘记了一点,实际上他的助手和他一样,都在全心全意的关心着患者的安危。
之后他学会了表达,我理解你,提前向人们道歉,以免下次他再次陷入全神贯注的“何事何人都不再重要的”状态。他解释说,他知道自己全神贯注起来,可能会给人以轻视他人的感觉,但他其实觉得他人和自己一样重要,他的故事认可了他的助手,将助手视为有血有肉的人,视为不错的同事,这样一来,人们自然可以忍受他心无旁骛所带来的副作用了。
把“我理解你”说出来,你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