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学=

小儿的生理常数为主要考点。考点主要集中在小儿体重、身长的计算,小儿动作、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正常发育情况,及“小儿乳牙的萌出时间”和“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的有关题目。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 受孕至分娩,共40周——妊娠中期15周、妊娠晚期13周损伤,易致早产2.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满28 d——易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3.婴儿期生后满28 d至1周岁——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4.幼儿期1~3周岁——易发生脾系病证,传染病发病率增高,易发生意外事故5.学龄前期3~7周岁——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6.学龄期7~12周岁——防止近视,防止龋齿,减少精神行为障碍7.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小儿生长发育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出生体重:约3Kg1~6个月:每月长0.7Kg 公式: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每月长0.5Kg 公式: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每年长2kg 公式:体重(Kg)=8+2×年龄

 体重增长过速可能为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

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以量床测量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称身长。3岁以上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测量身高。出生时:约50cm。  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增长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0+7×年龄

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出生时约1.5~2cm,至12~18个月闭合。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临床意义: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年龄头围(cm)

出生时33-34

出生-3个月+6

3-9个月+6

1周岁46

2周岁48

5周岁50

15岁54-58(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头围的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有关。  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为解颅。

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  测量方法及正常值用软尺由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定于胸骨中线第4肋间)向背后绕两侧肩胛角下缘1周,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  新生儿胸围约32cm;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  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胸围-头围(cm)≈年龄-1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牙齿萌出时间及正常值乳牙20颗:4~10个月萌出(顺序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尖牙例外),2~2.5岁出齐;2岁内:出牙数=月龄-(4或6)。恒牙出齐32颗: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


血压与年龄的关系: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以下公式推算(注:1kPa=7.5mmHg):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正常动作发育:1个月睡醒后常做伸欠动作;2个月扶坐或侧卧时勉强抬头;4个月可用手撑起上半身;5个月眼与手的动作协调(考点);6个月会翻身; 7个月独坐;8~9个月会爬走;10个月扶走,拇、食指拾东西;12月后可独走(考点)。语言发育 新生儿会哭叫;2个月发出和谐喉音;3个月发出咿呀之声;4个月发出笑声;7~8个月发出复音(考点);1岁可说出简单生活用语;1. 5岁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2岁后能简单交谈;5岁后用完整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记忆口诀出生伸欠哭哇哇,二三抬头笑认妈,四五翻身笑出声,六七会坐学咿呀,八九爬行叫妈爸,一岁开步说短话。发育个体差异大,综合衡量判断佳。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  小儿脏腑娇嫩,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稳定、尚未完善。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迅速地、不断地发育完善。“纯阳”学说:“纯”指小儿初生,未经太多的外界因素影响,胎元之气尚未耗散;“阳”指以阳为用,即生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

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肺常不足:肺系疾病发病率最高 脾常不足:脾系病发病率第二位 肾常虚:先天禀赋不足疾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来得快,去得快)儿科四诊特点


历代儿科医家对于小儿诊法,既主张四诊合参,又特别重视望诊。

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望神色

红色热证面红耳赤,咽红,脉浮风热外感(实热证)

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虚热证)

虚阳上越两颧艳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

正常肤色新生儿嫩红,小儿白里透红

白色面白浮肿阳虚水泛之阴水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滑泄吐利,阳气暴脱之脱证 

面白少华,唇色淡白血虚

黄色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疳证

脾虚证、湿浊面黄无华,脐周阵痛,夜间磨牙肠寄生虫

面目色黄而鲜明湿热内蕴之阳黄

面目黄而晦暗寒湿阻滞之阴黄

青色重症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里寒腹痛 

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惊风和癫痫发作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阴寒里证

黑色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晦暗(危重)肾气衰竭

先天肾气充足肤色黑红润泽,体强无病

[if !supportMisalignedColumns]

[endif]

(2)五部配五脏(《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肝,右腮—肺,额上—心,鼻—脾,颏—肾。

 望舌体

正常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体胖嫩,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气血瘀滞(考点);舌体强硬—热盛伤津;舌体短缩,舌干十绛者—热甚津伤;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肿塞满口,为木舌—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称为重舌—心脾火炽,上冲舌本;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称为连舌—舌系带过短;舌伸出属外,来回拌动,掉弄如蛇,称为弄舌—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智力低下;舌吐唇外,缓缓收回,称吐舌—心经有热;吐舌不收—心气将绝;时时舌舔口唇,致口唇四周灰暗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脾经伏热

舌质淡红(考点)、润泽舌质淡白—气血虚亏;舌质绛红,有红刺—温热病邪入营入血(考点);舌质红少苔,甚则无苔而干—阴虚火旺;舌质紫暗或紫红—气血瘀滞;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见于丹砂(猩红热)

舌苔干湿适中的薄苔,新生儿舌红无苔和哺乳婴儿的乳白苔,均属正常舌象(考点)苔白—寒;苔黄—热;苔白腻—寒湿内滞,或寒痰食积;苔黄腻湿热内蕴,或乳食内停;剥苔—热性病为阴伤津亏;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愈,—胃之气阴不足(考点);舌苔厚腻垢浊不化,状如霉酱伴便秘腹胀—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需鉴别染苔:吃橄榄、乌梅、铁剂等—苔色染黑(考点);服青黛—苔色染青;牛奶、豆浆—苔色染白;吃橘子、蛋黄—苔色染黄;吃有色糖果—糖果色

淡白舌-寒        黄苔-热        染苔


察口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

口腔破溃糜烂心脾积热之口疮

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黏膜斑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无脓水流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有脓水流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白喉

察耳

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疼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辨斑疹(结合传染病章)

疹细小状如麻粒,潮热3-4天出疹,同时见麻疹粘膜斑麻疹

低热出疹,分布稀疏,色泽淡红,出没较快风痧

发热三四天后热退疹出,疹细稠密,如玫瑰红色奶麻

壮热,肤布疹点,舌绛如草莓丹痧或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瘾疹

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水痘

疱疹相对较大,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易破,流血脓水脓疱疮

 小儿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自虎口向指端:1风关,2气关,3命关。小儿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辨证纲领: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当指纹与病证不符时,当“舍纹从证”

浮指纹浮现,显露于外病邪在表

沉指纹沉伏,深而不显病邪在里

纹色鲜红浮露外感风邪

纹色紫红邪热郁滞

纹色淡红内有虚寒

紫纹色青紫瘀热内结

纹色深紫瘀滞络闭,病情较重

淡指纹色淡,推之流畅气血亏虚

滞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

三关纹在风关病邪初入,病情轻浅

纹达气关病邪入里,病情较重

纹进命关病邪深入,病情加重

指纹达指尖,透关射甲病情危重,也可正常



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小儿病理脉象主要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分别表示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浮主表证,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用药剂量

年龄成人量

新生儿六分之一

乳婴儿三分之一

幼儿二分之一

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用量


肺系病证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多见。小儿具有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火易亢的生理特点,患感冒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病因病机小儿感冒的病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暑、湿、燥邪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者。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外邪---- 口鼻、皮毛 ----肺卫---- 肺气失宣---- 发热、恶风寒等兼证产生的病机:(1)挟痰:小儿肺脏娇嫩(考点)——咳嗽,痰鸣。(2)挟滞:小儿脾常不足——腹胀,不思乳食。(3)挟惊:小儿神气怯弱—心神不宁,热扰肝经——出现惊厥。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感受外邪,或有与感冒病人接触史。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症。感冒伴兼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原学检查:鼻咽分泌物病毒分离、咽拭子培养等可明确病原。

鉴别诊断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奶麻、丹痧、水痘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等加以鉴别。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根据发病季节及流行特点辨证: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冬春之季,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邪感冒。

  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辨证: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喷嚏,流清涕,咽不红,舌苔薄白;风热感冒发热重,有汗,鼻塞,流浊涕,咽红,舌苔薄黄;暑邪感冒发热较高,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舌苔黄腻;时邪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头痛,咽痛,肢体酸痛,或恶心、呕吐。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治疗原则。

  寒荆热银暑新加,痰陈滞保惊镇惊。分证论治主证风寒感冒证证候: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证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代表方剂:银翘散。暑邪感冒证证候: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治法:清暑解表,化湿和中。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

时邪感冒证证候: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口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瘟解表消毒。代表方剂: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感冒夹痰证证候: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治法:风寒夹痰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代表方剂:在疏风解表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者加桑菊饮、黛蛤散。

感冒夹滞证证候: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代表方剂: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感冒夹惊证证候: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风,舌质红,脉浮弦。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代表方剂: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

肺炎喘嗽发病特点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喘,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X线胸片见炎性阴影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本病若治疗及时得当,一般预后良好。病情较重者,容易合并心阳虚衰及邪陷心肝等严重变证。

病因病机发病原因:外因为感受风邪,或他病传变;内因为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病变部位主要在肺。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痰热是其病理产物。风→口鼻、皮毛→侵犯肺卫,致肺失宣降→闭郁化热炼液成痰,阻于气道→咳嗽、气促、痰壅、鼻扇、发热→肺炎喘嗽。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起病急,有气喘、咳嗽、痰鸣、发热等症。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新生儿患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全胸片:小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或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强或降低。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鉴别诊断儿童哮喘:呈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对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重在辨常证和变证。常证重在首辨轻重次辩风寒风热、及痰热·毒热 重症辨常证变证: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治疗原则肺炎喘嗽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原则。

分证论治常证风寒郁肺证证候: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频作呼吸气急,痰稀色白,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代表方剂:华盖散。

风热郁肺证证候: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治疗原则肺炎喘嗽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原则。涕,咳嗽,气促,咯吐黄痰,咽红肿,喉核红肿,纳呆,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治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代表方剂: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痰热闭肺证证候: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扇,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赤,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显于气关。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代表方剂: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毒热闭肺证证候: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憋,呼吸闲难,鼻翼扇动,胸高胁满,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谵语,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

阴虚肺热证候:咳喘持久,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干咳少痰,面色潮红,口干便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证证候:久咳、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多汗,易感冒,纳呆便溏,面白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代表方剂:人参五味子汤。(注意与气虚咳嗽鉴别:有脾气虚的纳呆便溏症状)

  变证心阳虚衰证证候: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温,多汗,胁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委淡漠,小便减少,舌质淡紫,脉细弱疾数,指纹紫滞,可达命关。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代表方剂: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证证候:壮热不退,口唇紫绀,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双目上视,四肢抽搐,舌红,苔黄,脉细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代表方剂: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诊断: ①心率突然加快,超过180次/分;②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④面色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发花、发凉,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少或无尿;⑤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X线检查示心脏扩大;⑥肝脏迅速扩大;⑦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力衰竭。治疗:①一般处理:给氧、祛痰、止咳、镇静及病因治疗。②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首选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苷K或地高辛。③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预防与调护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尽量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调护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多喂开水。保持气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及转换体位,以利于排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变证。

哮喘发病特点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本病包括了西医学所称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哮喘等。

病因病机哮喘的发病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内伏,成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哮喘发作的机制,在于外因引动伏痰,痰气相合。发作之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气息不畅,因而产生呼吸喘促,呼气延长,痰随呼吸气息升降,发出哮鸣之声。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多有婴儿期湿疹史、过敏史、家族哮喘史。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发作之前多有喷嚏、鼻塞、咳嗽等先兆。常突然发作,发作时咳嗽阵作,喘促,气急,喉间痰鸣,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呼气时明显,呼气延长。若支气管哮喘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啰音。

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①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及运动后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②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③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以2~6个月婴儿最为多见。发病季节以寒冷时多发。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2~3天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喘憋来势凶猛,但中毒症状轻微。肺部听诊可闻及多量哮鸣音、呼气性喘鸣,当毛细支气管接近完全梗阻时,呼吸音可明显减低,往往听不到湿啰音。胸部X线常见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有时可见小点片状阴影或肺不张。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扇为主症。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以脊柱两旁及肺底部为多。胸部X线可见斑点状或片状阴影。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哮喘临床分发作期与缓解期,辨证主要从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发作期以邪实为主,重点辨寒热缓解期以正虚为主,重点辨脏腑,再辨气阴阳。治疗原则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

分证论治发作期风寒束肺证证候:气喘,喉间哮鸣,咳嗽,胸闷,痰稀色白有泡沫,喷嚏鼻塞,流清涕,唇青,形寒肢凉,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指纹红。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代表方剂: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阻肺证证候: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外寒内热证证候: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喷嚏,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面色红赤,夜卧不安,无汗,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紧或滑数,指纹浮红或沉紫。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代表方剂: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证  证候:气喘,喉间哮鸣,持续较久,喘促胸满,动则喘甚,咳嗽,痰稀色白易咯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晦滞少华,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指纹淡滞。治法:泻肺平喘,补肾纳气。代表方剂: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偏于肾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证候: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形体消瘦,神疲懒言,面白少华或萎黄,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软,指纹淡。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代表方剂: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  (与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难鉴别,注意审题。

脾肾阳虚证证候:喘促乏力,动则气喘,气短心悸,咳嗽无力,形体消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面白少华,腹胀,纳差,夜尿多,便溏,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治法:温补脾肾,固摄纳气。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证证候:喘促乏力,动则气喘,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咳嗽无力,盗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午后潮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治法:养阴清热,敛肺补肾。代表方剂:麦味地黄丸。

预防与调护预防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气候转变或换季时,要预防外感诱发哮喘。发病季节,避免活动过度和情绪激动,以防诱发。将防治知识教给患儿及家属,配合长期治疗。调护居室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要保暖,夏季要凉爽通风。避免接触特殊气味。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进生冷油腻、辛辣酸甜以及海鲜鱼虾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注意呼吸、心率变化,防止哮喘持续发作。




脾系病证

鹅口疮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病因病机 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其主要病变在心脾。 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患者。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鉴别诊断白喉:是一种传染病。白喉假膜多起于扁桃体,渐次蔓延于咽或鼻腔等处,其色灰白,不易擦去,若强力擦去则易出血,多有发热、喉痛、疲乏等症状,病情严重。残留奶块:其状与鹅口疮相似,但以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除去奶块。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

治疗原则本病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实火——清泄心脾积热;  虚火——滋肾养阴降火。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当配合外治法治疗。

 口疮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胃肾


治疗原则实证治以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虚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并应配合口腔局部外治。

 泄泻发病特点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其证候表现有所不同。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

病因病机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if !vml]

[endif]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病史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重症达10次以上。粪便呈淡黄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如同蛋花汤;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夹少量黏液。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少、高热烦渴、神疲委软、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痢疾(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冻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以八纲辨证为纲,常证重在辨寒、热、虚、实,变证重在辨阴、阳。治疗原则: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

分证论治常证湿热泻证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代表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

风寒泻证证候: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代表方剂:藿香正气散

伤食泻证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代表方剂:保和丸。

脾虚泻证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泻证证候: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代表方剂: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变证气阴两伤证证候: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委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代表方剂:人参乌梅汤

阴竭阳脱证证候: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代表方剂: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预防与调护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注意科学喂养。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暂时禁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泄泻变证。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夏季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1~6岁为多见。

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脾胃常见病因:喂养不当、脾胃湿热、他病伤脾、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邪毒犯胃等。病机:损伤脾胃正常纳化功能,致脾胃失和,纳化失职,而成厌食。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鉴别诊断疰夏:夏季季节性疾病,有“春夏剧,秋冬瘥”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除食欲不振外,可见精神倦怠,大便不调,或有发热等症。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应以脏腑辨证为纲,主要从脾胃辨证,再区别是以运化功能失健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亏虚为主。治疗原则: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

分证论治脾失健运证  证候: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代表方剂: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证证候: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代表方剂: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脾胃阴虚证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代表方剂:养胃增液汤、益胃汤

预防与调护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按时、有度,饭前勿食糖果饮料,夏季勿贪凉饮冷。根据不同年龄给予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品种多样的食品。母乳喂养的婴儿4个月后应逐步添加辅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不偏食、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适量,荤素搭配,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食蔬菜及粗粮。遵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喜欢的食物着手来诱导开胃,暂时不要考虑营养价值,待其食欲增进后,再按营养的需要供给食物。注意生活起居,加强精神调护,保持良好情绪,饭菜多样化,讲究色香味,以促进食欲。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病变脏腑在脾胃


鉴别诊断厌食: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一般无脘腹胀满、大便酸臭等症。

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原则。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虚实夹杂者,宜消补兼施


贫血发病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血虚”范畴。多见于婴幼儿,尤以6个月~3岁最常见。轻度贫血可无自觉症状,中度以上的贫血,可出现头晕乏力、纳呆、烦躁等症,并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及指甲口唇和睑结膜苍白。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喂养不当;  诸虫耗气伤血;  急慢性出血外伤。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明确的缺铁病史,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3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

g/L。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异常。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病情分度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1012/L。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1012/L。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1012/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1012/L。


肾系病证

水肿发病特点小儿水肿是由多种病证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则全身浮肿及小便短少,严重的可伴有胸水、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证,临床以肾脏疾病引发者多见。好发于2~7岁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小儿水肿与体质稚弱,不慎感受外邪,导致肺的通调、脾的传输、肾的开阖及三焦、膀胱的气化异常,不能输布水津有关。水肿的基本病机为水液泛滥

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急性肾小球肾炎(1)发病前1~4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丹痧等链球菌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史。(2)急性起病,急性期一般为2~4周。(3)浮肿及尿量减少。浮肿为紧张性,浮肿轻重与尿量有关。(4)起病即有血尿,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5)1/3~2/3患儿病初有高血压,常为120~150/80~11OmmHg(16.0~20.0/10.7~14.4kPa)。非典型病例可无水肿、高血压及肉眼血尿,仅发现镜下血尿。

(6)重症早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①高血压脑病:血压急剧增高,常见剧烈头痛及呕吐;继之出现视力障碍,嗜睡,烦躁,或阵发性惊厥,渐至昏迷;少数可见暂时偏瘫失语,严重时发生脑疝。具有高血压伴视力障碍、惊厥、昏迷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②严重循环充血:可见气急咳嗽,胸闷,不能平卧,肺底部湿啰音,肺水肿,肝大压痛,心率快、奔马律等。③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少尿或无尿患儿可出现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一般持续3~5日,在尿量逐渐增多后,病情好转。若持续数周仍不恢复,则预后严重,可能为急进性肾炎。(7)尿检均有红细胞增多,尿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红细胞,尿蛋白增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总补体及C3的一过性明显下降,抗链球菌溶血素“0”抗体(ASO)可增高。

肾病综合征本病分为单纯型肾病和肾炎型肾病。(1)单纯型肾病具备四大特征,即①全身水肿。②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常在+++以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③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儿童<30g/L,婴儿<25g/L)。④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儿童≥5.7mmol/L,婴儿≥5.2mmol/L)。其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2)肾炎型肾病除单纯型肾病四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四项中之一项或多项。①明显血尿,尿中红细胞≥10个/HP(见于2周内3次离心尿标本)。②高血压持续或反复出现,学龄儿童血压≥130/90mmHg(17.3/12 kPa),学龄前儿童血压≥120/80mmHg(16.0/10.7 kPa),并排除激素所致者。③持续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10.7mmol/L),并排除血容量不足所致者。④血总补体量(CH50)或血C3反复降低。

鉴别诊断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炎均以浮肿及尿改变为主要特征。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且伴低白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浮肿多为指陷性。急性肾炎则以血尿为主,浮肿多为非指陷性。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首重辨阴阳虚实次辨常证与变证。治疗原则——利水消肿。

分证论治常证风水相搏证  证候:水肿先从眼睑开始,继而四肢,甚则全身浮肿,来势迅速,颜面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尿血,伴发热恶风,咽痛身痛,苔薄白,脉浮。治法:疏风解表,利水消肿。代表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热内侵证  证候:浮肿或轻或重,小便黄赤短少或见尿血,伴脓疱疮、疖肿、丹毒等,发热口渴,烦躁,头痛头晕,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

肺脾气虚证证候:浮肿不著,或仅见面目浮肿,面色少华,倦怠乏力,纳少便溏,小便略少,汗自出,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脾肾阳虚证证候:全身浮肿,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难起,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倦乏力,小便量少,甚或无尿,大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治法:温肾健脾,利水消肿。代表方剂:真武汤。气阴两虚证证候:面色无华,腰膝酸软,或有浮肿,耳鸣目眩,咽干口燥,舌稍红,苔少,脉细弱。治法:益气养阴,利水消肿。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变证水凌心肺证  证候:肢体浮肿,尿少或尿闭,咳嗽气急,心悸胸闷,烦躁夜间尤甚,喘息不能平卧,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治法:温阳逐水,泻肺宁心。代表方剂: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邪陷心肝证  证候: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红,苔黄燥,脉弦。治法:平肝息风,泻火利水。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水毒内闭证证候:全身浮肿,尿少或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气秽,腹胀,甚或昏迷,苔腻,脉弦。治法:辛开苦降,辟秽解毒。代表方剂: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预防与调护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预防感冒,保持皮肤清洁,彻底治疗各种皮肤疮毒。3.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4.水肿期及血压升高者,应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每日准确记录尿量、入水量和体重,监测血压。

 自己补充  尿血  猩红热

 

麻疹是由麻疹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羞明畏光,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依序布发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状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6个月至5岁发病率较高,容易并发肺炎。病因:感受麻疹时邪。 主要病变在肺脾。诊断要点1.易感儿,流行季节,近期有麻疹接触史。2.初期发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口腔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3.典型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达于手足心。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可散在分布,或不同程度融合。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鼻、咽、眼分泌物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应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抗体,检测患儿鼻咽分泌物或尿沉渣涂片的麻疹病毒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非典型麻疹可在发病后1个月作血清学检查,血清抗体超过发病前4倍或抗体>1:100时可确诊。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首先判断证候顺逆。顺证:身热不甚,常有微汗,咳嗽而不气促。3~4天后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而后急速蔓延至胸背腹部、四肢,最后鼻准部及手心、足心均见疹点,疹点色泽红润分布均匀,无其他合并证候。疹点均在3天内透发完毕,嗣后依次隐没回退,热退咳减,精神转佳,胃纳渐增,渐趋康复。

逆证:若因正虚、毒重、失治、护理不当等原因,均可致麻毒郁闭,出疹不顺,形成逆证。邪毒闭肺证——麻毒内归,或他邪乘机袭肺,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壅盛,肺气郁闭;邪毒攻喉证——麻毒壅盛,上攻咽喉;邪陷心肝证——热毒炽盛,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出现神昏、抽搐。治疗原则在治疗上,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以“麻不厌透” “麻喜清凉”为指导原则。透疹宜取清凉。还要按其不同阶段辨证论治。初热期——透表为主;见形期——清解为主;收没期——养阴为主。注意:透发防耗伤津液,清解勿过于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逆证——祛邪安正。

分证论治顺证——邪犯肺卫证(初热期)证候:发热咳嗽,微恶风寒,喷嚏流涕,咽喉肿痛,两目红赤,泪水汪汪,畏光羞明,神烦哭闹,纳减口干,小便短少,大便不调。发热第2~3天,口腔两颊黏膜红赤,贴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围红晕。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代表方剂:宣毒发表汤。

邪入肺胃证(出疹期)证候:壮热持续,起伏如潮,肤有微汗,烦躁不安,目赤眵多,咳嗽阵作,皮疹布发,疹点由细小稀少而逐渐稠密,疹色先红后暗,皮疹凸起,触之碍手,压之退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治法:清凉解毒,透疹达邪。代表方剂:清解透表汤。阴津耗伤证(收没期)证候:麻疹出齐,发热渐退,咳嗽减轻,胃纳增加,皮疹依布发顺序渐回,皮肤可见糠麸样脱屑,并有色素沉着,舌红少津,苔薄净,脉细无力或细数。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

逆证——邪毒闭肺证证候: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扇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紫绀,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邪毒攻喉证证候: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声重浊,声如犬吠,喉间痰鸣,甚则吸气困难,胸高胁陷,面唇紫绀,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代表方剂:清咽下痰汤。邪陷心肝证证候:高热不退,烦躁谵妄,皮肤疹点密集成片,色泽紫暗,甚则神昏、抽搐,舌质红绛起刺,苔黄糙,脉数。治法:平肝息风,清营解毒。代表方剂:羚角钩藤汤。

预防与调护预防1.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触麻疹5天内,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发病或减轻症状。2.麻疹流行期间,勿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和流行区域,减少感染机会。3.麻疹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天。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宜隔离观察14天。


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秋两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在2~5岁,男女发病比例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病因病机内因:小儿素体正气亏虚。外因:外感风热时邪及其他异气。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气虚阴伤(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本病病位在心、肝、脾、肾。

  诊断与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一般为(30~80)×109/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首先根据起病、病程、紫癜颜色等辨虚实。其次要注意判断病情轻重,以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或颅内出血等作为判断轻重的依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原则: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分证论治风热伤络证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凉血。代表方剂:连翘败毒散。

血热妄行证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气不摄血证证候: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代表方剂: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代表方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


好发于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3~1.5):1,病程多为6~8周。绝大多数患儿经积极治疗可以康复,但尚有1%~2%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多为心肌炎、动脉瘤破裂及心肌梗死。有些患儿的心血管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病因病机本病为温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犯于肺卫,蕴于肌腠,内侵入气及营扰血而传变,尤以侵犯营血为甚。病变脏腑以肺胃为主,可累及心肝肾诸脏。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1.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2.双侧球结合膜充血。3.口唇鲜红、皲裂,杨梅舌,口咽黏膜弥漫充血。4.手足硬肿,掌趾红斑,恢复期指趾脱皮。5.躯干部多形性红斑样皮疹。6.颈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很快消退。以上6条中具备包括发热在内的5条即可确诊。不足4项,而有冠状动脉损害者,也可确诊。

鉴别诊断幼年类风湿病:发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尤以指趾关节受累比较突出,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本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初起邪在肺卫——发热、微恶风、咽红;迅速化热入里,热炽气分——高热持续、口渴喜饮、皮疹布发;继入营血——斑疹红紫、草莓舌、烦躁嗜睡;后期气阴两伤——疲乏多汗、指趾脱皮。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本病易于形成瘀血,自初期至后期始终应注意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温毒之邪多从火化,最易伤阴,在治疗中又要分阶段滋养胃津,顾护心阴。分证论治卫气同病证证候:发病急骤,持续高热,微恶风,口渴喜饮,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躯干皮疹显现,颈部臖核肿大,或伴咳嗽,轻度泄泻,舌质红,苔薄,脉浮数。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代表方剂:银翘散。气营两燔证证候:壮热不退,昼轻夜重,咽红目赤,唇赤干裂,烦躁不宁,或有嗜睡,肌肤斑疹,或见关节痛,或颈部臖核肿痛,手足硬肿,随后指趾端脱皮,舌质红绛,状如草莓,苔薄黄,脉数有力。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瘀。代表方剂:清瘟败毒饮。

气阴两伤证证候:身热渐退,倦怠乏力,动辄汗出,咽干唇裂,口渴喜饮,指趾端脱皮或潮红脱屑,心悸,纳少,舌质红,苔少,脉细弱不整。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热。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特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如失治、误治,易导致骨骼畸形,留有后遗症,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病因病机1.胎元失养。2.乳食失调。3.其他因素:日照不足,或体虚多病等。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虚亏,常累及心肺肝。

诊断要点早期多汗、烦躁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要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早产、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母亲孕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疑病例可做X线长骨检查和血清生化检测以助诊断。鉴别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生3个月后呈现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矮小,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神情呆滞,腹胀,食欲不振等。患儿智力低下,有特殊面容。血清TSH、T4测定可资鉴别。脑积水:中医学称“解颅”。发病常在出生后数月,前囟及头颅进行性增大,且前囟饱满紧张,骨缝分离,两眼下视,如“落日状”。X线片示颅骨穹隆膨大,颅骨变薄,囟门及骨缝宽大等。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采用脏腑辨证,辨别首以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病在脾:佝偻病一般表现+面色欠华、纳呆、便溏、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在肾:骨骼改变为主。继辨轻重。轻证:单有神经精神症状,骨骼病变较轻或无病变。重证:不分寤寐,汗出较多,头发稀少,筋肉痿软,骨骼改变明显。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分证论治肺脾气虚证证候: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增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食欲不振,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法:健脾补肺。代表方剂:人参五味子汤。脾虚肝旺证证候: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弦。治法:健脾助运,平肝息风。代表方剂:益脾镇惊散。肾精亏损证证候: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手镯,足镯,鸡胸,漏斗胸等,O形或X形腿,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代表方剂:补肾地黄丸。

西医治疗 维生素+钙剂。 预防与调护预防1.加强孕期保健,孕妇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2.加强婴儿护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增强体质。3.早期补充维生素D,每日口服400IU。调护1.患儿不要久坐、久站,不系过紧的裤带,提倡穿背带裤,减轻骨骼畸形。2.每日户外活动,直接接受日光照射,同时防止受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