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完家长会后,WHR的家长留了下来,在办公室和我聊关于孩子的事。
他的父亲是一个很儒雅的中年人,说话间带着各种修养,让人有一种"贤贤易色"的追慕。果不其然,他是某大学教授。他妻子也是。而这个时候,我是怎么都没有把孩子和他们串联起来。
WHR自高二分科分到我的班上以后,在我的眼中,一直属于沉默寡言的那种,两个月来,因为不了解,更不敢轻易触动他,只是观察着。后在参加会宁的社会实践中,全班同学在车内一起玩耍的时候,要求每个同学都表演节目。他坐在车的最前面,一个人默默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喊他表演节目的时候,他没有丝毫拒绝,拿起车上的话筒直接开始,结束后,也没有任何的表情,把话筒交还给我,然后就又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了。这让我多少有点好奇和惊讶。这个孩子到底是怎样一种性格呢?
在平时我对他的观察发现,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做着自己的事,不怎么和同学交往,看他这种性格,我也就故意先不理睬,看看他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发现还是那样,莫不在乎。
有一词周末夜自习,我刚到教室,就闻到教室里有一股酒味。我断定肯定有人喝酒了。观察了一阵,后直接问景志鹏和孙学龙,他们都承认了喝酒的人,因为班上孙学龙和孙得原过生日,在某酒吧喝了一点,其中包括WHR.虽然高中生喝酒,而且还是酒后来自习,这肯定不对,但是当我听到有WHR时,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他需要和同伴交流。看来他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是孩子们发展的正常需要。
和他父亲通过交流,知道这个孩子很聪明,专注力也很好,在小学都非常优秀,可是初中后,因为迷恋网络,一切都变了。本来可以考到市上的某中学,最后却没有,只能到我们学校了。而且孩子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因为孩子父母之间的教育理念有点出入,导致母亲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的衣服都还是母亲洗,母亲包办了孩子很多的活,这其实不是在给孩子帮忙,相反,是在剥夺孩子的劳动能力,是在剥夺孩子的责任意识,更是在培养孩子好吃懒做的习惯。
夜自习第三节课,把WHR叫到办公室。并请他坐下。
“你原来在哪个班?”我明知故问。
“15班。”
“那你以前融进15班了吗?”“嗯,融进去了。”
“现在呢?九班能适应吗?融进去吗?”“嗯,可以。”
“你以前在班上多少名?全级多少?”“班上30多,全级600多。”
“那这样说你是退步了啊。有没有什么想法?”
“没有。”
“其实我知道,你是个注意力很集中的孩子,你也很适合学理科。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和优势,好吗?”
“无所谓。就这样学吧。”
“你有目标吗?想干什么以后?”
“没有。还没有想到要干什么?”
说实话,和他的对话很费劲,无论说什么都会带上“无所谓”。这个时候,我旧照重用,给他找了一张纸,一支笔,让他思考一下,假如面前有一杯毒酒,必须喝下去,后果就是死,在死前,给最在乎的人写几句遗言。他先是说:“我可以不喝吗?”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以,必须喝。”
几分钟后,他一个字都没写。我问他:“为什么不写?”
他言:“没有人要写,也没什么可写。”
这些紧张地倒是我了,我吃了一惊,:“难道你也不在乎你的父母吗?给父母也不写两句吗?”
“嗯。”我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竟然。
这个时候,我决定对他的价值观推到重建,所以说话语气很严肃,很重。
“你不在乎你父母?那今天你父亲来看你,看也行不看也行?”嗯。"
“周末你回家或者不回家,也无所谓?”“嗯。”
“现在我扇你两个耳光,你也无所谓?”“嗯。”
“那这样说,你现在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那你念书也无所谓,不念书也无所谓?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了?那你如此还不如直接告诉你父母你不念了,退学去当和尚,甚至活就是死,死就是活,你都不在乎?那你现在穿衣服和不穿衣服也是一个样了,请立马把衣服脱光,反正一个样,脱吗?”
我一口气问了很多话,引着他沉思,他也不时地喘着粗气,偶尔觉得有泪花出现,这个时候,其实我感觉到了,他是在逃避什么。
“你不敢脱衣服,你不敢去死,这就说明你在乎,还说什么不在乎?这只能证明你是个懦夫,是个自私鬼。”“嗯,是的,我自私。”
“你是不满意你的当下,你在逃避现在的自己,你需要正确面对自己,面对当下,好吗?生活里,我们需要的不是消极的无所谓,而是积极的担当和责任。如果我们国家的所有青年人都抱着什么都无所谓的心态,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那你还不如退学算了。”
“想一想,假如你的孩子是今天你这个想法,你作为父亲会怎么想?”我以为他会有所动,可是没想到,他依旧来了一句:“无所谓。”
这个时候,我知道,他开始回避自己,回避我的问话了。我也就转移了,问道,你在和谁坐同桌?你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你对他们了解吗?这些问题,我也不求他能给我什么肯定和积极的答案,我只是想引导他去开始思考和观察。
恰好夜自习下课铃声响了,我告诉他:“在以后的生活里,请不要对什么都不在乎,要开始珍惜当下,今晚回到宿舍后,先好好去洗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脚,然后把自己的床单铺整齐,然后再睡下,睡下后,好好观察思考一下你的几个舍友,看看他们都长什么样,都有怎样的优点缺点。从当下开始,去在乎这些身边的人和事。好吗?”
他不言语。
我说:“我要下班了,我很在乎,因为家中还有妻女等我呢,我很在乎我的家人。你回宿舍吧。”
他站起来,临走的时候,说:“观察那些有意思吗?”
我答:“不要找意思,就做做看。”
他就转身走了,没有鞠躬。但是在离开办公室门口的时候,他却向我道了声:“老师再见。”
故事就讲完了。很简单却又很沉重的一个教育故事。为什么这个孩子明明对很多事都很在乎,可是却用“不在乎”来应对呢?他到底在逃避什么呢?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的这种状态的呢?原因又是什么呢?按理说,他的家庭教育相较于同班其他同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为什么他却对什么都“不在乎”呢?这和母亲的溺爱有没有关系呢?和父亲的忙碌缺乏陪伴有没有关系呢?和初中的网络游戏有没有关系呢?
等等疑惑,却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只能慢慢了解。但我坚信,只要深入了,他就一定能够信任我,能和我交流,我也能将他慢慢引向阳光。
教育,需要等待,但同时,也需要信念。
我一定能够做到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