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是我的学生留言要我写的,TA要我写的是留在大城市,想了想,北上广没呆过,还是现实点,写留在深圳。
-1-
有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它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津巴多主导的一个心理实验,讲的是一群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他们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期间发生的所有事证明了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他们会发生连他们也无法相信的行为,他们不会想到人性的变化会如此之大。
还有个经典的管理故事《猴子和香蕉》,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顶上挂一串香蕉,同时安装了一个喷头,只要有猴子摘香蕉,喷头就会喷出水来。猴子一一试过,无一例外都会被喷头喷出的水淋得浑身湿透,于是,所有的猴子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去摘香蕉就会被水淋,于是再也没有猴子去摘挂在笼子顶上的香蕉了。后来,试验人员用一只新猴子(简称A)换出原来的一只猴子,A看到香蕉,想去摘,这时,所有老猴子一齐冲上去把A暴打一顿,而且只要A想去摘,就会遭到其它猴子暴打,如此经过一段时间,A也和老猴子一样放弃了摘香蕉的企图。再然后,又用新猴子B换出一只老猴子,同样的事情又上演一遍。再然后,陆续把所有的老猴子换成了新猴子,顶上的喷头也取消了,但所有的猴子都不再去动香蕉了,因为每个猴子都很自觉地屈从了环境,以免成为众矢之的,被暴打。习惯就这么养成,然后成为自然状态。
又是实验,又是故事,到底想说啥?想说明环境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路西法效应(好人变成恶魔)可能有些极端,但既有的人文环境,不同的社会机制,不一样的约束条件,人会长成不一样的自己,的确是常见的。比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少年与中年,迥然不同,是经典的例子。
选择了一个环境,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个氛围,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所谓的环境,谈不上好坏之分,你适应,就是有利氛围,你不适应,那就可能扭曲你。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得因人而异。
-2-
这是一个选择题,硬币的两面,选择了回老家考公务员,就意味着舍弃了留在深圳打拼的可能,反过来,一样。
做封闭选择题,需要冷静,尤其是面对有可能是人生叉路口的选择时。冷静地拿出纸笔,在纸的中间画一条分隔线,两边分别写下回老家考公务员和留在深圳打拼。
先写下回老家考公务员的好处:
●跟父母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解决了亲情上的系列问题。
●公务员工作,稳定,体面,说起来比较有社会地位。
●找男女朋友成家,介绍人多,成功机率高。
●房子便宜,生活成本低,生存压力小。
●亲戚朋友多,办事方便,比较有安全感。
●环境好,吃的东西健康,对身体好。
另一边写下留在深圳打拼的好处:
●工作机会多,专业对口,可以学有所用。
●工作创业环境宽松,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立足。
●信息科技发达,学习成长氛围好。
●集中的资源多,政策、人等等,利用好可能创造奇迹。
●人际关系简单,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城市配套齐全,生活便利。
●出国出境方便。
●子女后代眼界、见识不同,起点高。
●年轻人多,有活力,变化快,有挑战性,同时又兼具包容性,文化自由。
对应的,实际上就是彼此的劣势,如果觉得写得还不够,那就做成鱼骨图,大要点小要点细化列出。这个内容,是普罗大众的共识,先列出来,作为基准坐标图。
不好做决定没关系,先放着,我们再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思考。
-3-
一事一物,摆在台面上,客观上,就是那么一个存在。主观上,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可能是,事非事,物非物。这里用情绪ABC理论简单说明一下,如图示:
看懂了吗?人很有意思,我们通常看到的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经过了我们主观判断后的事物呈现。那么影响我们的,也就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绕这一大圈,想说的是,无论是做什么样的选择,别人都只起参考作用,你必须要弄清楚自己。这个环节的关注意义,要优先于前面的优劣分析。
这里具体要考虑什么?坦诚地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喜欢冒险还是喜欢安逸,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受过什么样的挫折教育,有没有自信,有没有坚持不懈的劲头,能不能忍受孤独,愿不愿意持续学习,是不是有自我驱动力,等等。
画一个小人,在小人身上标注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一个结论,都要有辅助发生的实际案例,以此来深入剖析自己。
形成个人的图谱后,呃,一定不要谦虚,要尽可能透彻地,全面地描绘出自己,再强调一遍,这个地方一定要不遗余力黑自己,不吝笔墨夸自己。
因为只有把你自己弄明白,才能对前面列出的优劣,进行对号入座,前面列出的好处,有可能因为是你,而变成了劣势。到此,前面的纸张实际上已经变成了2张,后一张是针对你自己的回和留的优劣比对,这张纸要留好。
-4-
闭上眼睛,想象自己10年后的样子,想不出来?没关系。想象5年后的样子,还想不出来?也没关系。重启,睁开眼,网上也好身边也好,搜罗一下,看谁的样子,是你想成为的样子,锁定TA,作为目标,拆解(参看我前面写的文《转身,一定会遇到更好的自己吗?》),详细了解你的目标的过往,看看你的目标是怎么成长为你的目标的。
再然后,去找出达成目标的路径,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留在深圳打拼能实现这个目标,还是回老家考公务员比较容易实现目标,就很清晰了,那么你只需要判断,哪个对你预设的目标变现有利,就选哪一个,请在留好的那张纸上标注出来。
有可能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父母在老家有一定根基,不愿意离开老家,而你也放不下他们,那么这个时候,可以找一找替代方案,经常回家看看,努力在深圳扎根,把父母接出来,都是不错的备选。
人的每一次选择,无论承认与否,实际上都是在进行博弈,在进行利弊权衡。
好像扯远了,其实,没有,因为这个世上没有捷径,尤其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想偷懒又想过上理想的好日子,那不叫生活,那叫幻想。
想要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不让未来的自己埋怨现在的自己,那么就请你务必认真坐下来,静下心来,拿出纸和笔,画图列表,一一对照,用目标牵引,最终决定是回还是留。
【总结一下】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题目,怎么选择在于自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人这一生,时刻处于选择中,也就是在这一次次或大或小的选择中,每一个人逐渐地被标签化,自然绘成了自己或得意或失意的人生写照。
-END-
ps:想在弯道超车,没有直道一路狂奔的历练,恐怕连弯儿都转不过来,更别说超车了。
资深HR,企业实战培训师,骨灰级HR专业老师,职业成长咨询师,有姿势的猎头,业余码字的非著名作者。。。约你一起来做有意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