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们几十位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因公开选拔干部来到了同一个城市里工作。那个时候,我们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有很多还是未婚青年,有的虽已成家但家属还没有调过来,大家经常在工作之余节假日聚在一起,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欢声笑语,其乐无比。我们也经常开着“苟富贵,莫相忘”之类的玩笑。然而,20年多后的今天,我们却很少联系,友谊似乎被历史尘封起来了。
虽然那时条件比较差,房子都没有买,家属随调、子女随迁就读等一大堆问题都没有解决。加上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和新的工作岗位,还有适应的过程。但这一切都不影响大家的相聚。我作为年纪最大的老大哥,经常牵头负责召集,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互诉衷肠,插科打诨,分享不同岗位工作的乐趣,憧憬未来的职业道路,把碰到的困难和背井离乡的愁绪抛之脑后。平时,大家有空也互相问候,串串门,聊聊天,沟通每人的现状和想法。真挚的友谊和团结互助伴我们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后来,大家通过各种办法把配偶也调过来了,子女也安置就学了,单身的也成家了,后来每个人也买了房子,阖家团圆。可能是既要忙单位的事业又要忙家中子女的教育,又正处于事业的爬坡上升期,大家的联系便日渐稀疏,只有偶尔在机关食堂用餐碰面打个招呼。虽然同处一个城市,但要聚一次十分难得。有时费尽周折召集一次,总有一大半有事请假。大家都要忙里忙外,上有老下有小,确实情有可原。
再后来,同来的兄弟中,事业上发生了明显的分野。混得好的早已经是厅官领导了,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已经是好几个了。然而也有个别因犯错误挨过处分的,或者迟迟未能升迁不得志的,总觉得怀才不遇,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自然就再也提不起兴趣相聚。而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大领导、部门首长们, 一方面确实政务繁忙,无法分身;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严以自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再也不会参加朋友的聚会了。只有我们几个中不溜秋的,有心组织但无人响应,再也没有相聚。
到现在,不但聚会没有,连平时的微信也不互动了。虽然同在一个城市生活,大家俨然已经成为陌生的熟人,老死不相往来。尽管有一部分年长的已退休或接近退休,现在空下来有时间反而断了联系了。作为从外地来的,本身在这个城市亲戚朋友不多,一帮昔日很好的朋友几乎失联了,十分可惜。
为什么原来很好的朋友变成如此的局面呢?难道真像有人说的,在职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真挚的友谊吗?我想不会的,仔细分析应该有这么一些原因。
一、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日久弥新,可以经受岁月的洗礼,时间的考验和打磨的。像我们20多年的友谊竟然名存实亡,说明我们的友谊不坚固,比较脆弱,经受不了时间的考验。有的因为自己的境遇不佳而自卑自怨自艾,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不愿走出来,敞开心扉交流沟通。也有的顺风顺水,一路高歌,不屑于与原来的朋友保持过多的联系,总担心给他添麻烦。每个人的想法不一,就没有当初相聚的共识,也就失去了友谊的纯净和基础。
二、职场中的友谊也需要用心呵护。职场中的友谊也需要精心的呵护,大家平时都忙于顾小家、奔前程,都不想挤出时间去关心朋友,维系友谊,不知不觉当中,友谊便消耗殆尽,变得名存实亡。
三、体制内的友谊面临更多复杂环境的考验。体制中人,每个人都要各奔前程,忙事业,确实没有更多的闲暇去走亲访友。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朋友聚会被误解、贴标签,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能不聚就尽量不聚,久而久之,友谊就慢慢淡了。真的像周华健《朋友》歌词里说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想想真的有点伤感。
所以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真正的友谊要真诚相待,互帮互助,相互倾听,互相信任。要想维持真正的友谊,最重要的就是真心相待、真心相伴。没有足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超群的智慧,就无法维护好真正的友谊。
奥古斯丁《忏悔录》说到,人与人的友谊,是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生活才显得温柔甜蜜。人生不能没有友谊,但要友谊地久天长,必须是三观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美德的结合。
职场中能不能凝结下坚不可摧的友谊?维系一生一世的友谊为什么这么难?朋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