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觉得自己的拖延症还是蛮严重的吧,从读完《熔炉》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连沉重的电影也看完了,一直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却迟迟没有动笔,也许一半是拖延,一半更是对这部作品以及这段现实的沉重而不知从何写起吧,但又觉得不写下来,健忘的自己也许会忘了细节,忘了当时深刻的感受,便有了这篇。
其实,对于《熔炉》这部电影,已是早有听闻,也许当时是不忍于看到关于这赤裸裸的现实而久久没有打开这部电影,直到看到孔刘的《鬼怪》,被孔刘深深地圈粉了,看了他的《釜山行》,了解了关于他的一些事,最深刻的大概就是他和熔炉的故事了吧,觉得这样一位演员,不仅仅热爱自己的事业,更是以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把那些藏匿于黑暗中得不到正视的现实置于社会公众面前,并身体力行地促使现实的改变,这种信念和担当,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在打开电影之前,还是想先看一看原著吧,能够亲身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毕竟,有一些语言文字才能表达的情感和历程,是无法简简单单地从几十秒,几分钟的影像片段中体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她的可想象空间,所谓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每一个词、句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想,只有先看看原著,才能更好地理解电影吧。
就这样,开学后某一天晃到了图书馆,找到了《熔炉》,封面这句话,就这样印到了我的脑海和心里——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大概就是这句话,使我触动很深吧,其实身处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为了所谓成长,所谓不得不,所谓无奈,都得或多或少改变我们自己,也许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也许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我看来,改变不见得是坏事,而在于,改变的是你那些不好的棱棱角角,还是你内心深处的赤子之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来改变这个世界,有的平凡如你我,只是希望经过时间岁月的冲刷洗礼,我们改变得更好,依然秉持我们心中的信念和原则,依然拥有热血和赤诚,依然对生活、对身边的人温柔以待。
说说书吧,其实过了一个多月,书中细节已不是很清晰,关于人物,就只说说我的想法吧。姜仁浩,来自首尔的老师,让我感动的是,他不是由一开始的冷漠而转化为之后的热心,而是他是自始至终的有着那份赤诚之心,即使一开始遇到学生的受虐待,他就出手相助,他努力学习手语只为了和孩子们更好地交流,无论是以一个师长还是陌生人的身份,只是到了最后,现实的黑暗与无奈,迫于那些势力,姜老师一路奋战,终是改变不了世界,最后他也许以一份愧疚的心而不忍见那些对他充满期许的孩子吧。但姜老师还是勇敢地扯碎的黑暗现实的伪装,把那一幕幕鲜血淋漓现在阳光下,至少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至少坏人也得到了也许不那么重的惩罚,至少孩子们最后逃离了魔掌,渐渐成长。那些聋哑孩子,他们只是听不到这个世界,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也能看到这个世界,也能感受这个世界的善意与恶意,也能摸透人心的冷热,他们忍受了苦难与折磨,等到了姜老师的到来,带领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这也是最后最令人欣慰的吧。无论是妍豆,侑利还是民秀,他们开始的戒备,不安,害怕,到最后和姜老师的微笑,对话,都让人觉得心头一热。这部小说,会给你带来冲击,带来震撼,会让你痛心,但也给你温暖和希望,让你思考。
电影对小说当然也进行了改编,一些情节的删减可能会让看过原著的你不太习惯,可能也会使整个事件前后连接不太顺畅,但这并不影响你,大概最深刻的是电影最后民秀抱着生活老师冲向火车的情节吧,原著里没有这个情节,电影里也许是要体现民秀的绝望吧,带着被现实浇灭的最后一息火光,才能这样就冲向火车吧,不是没有害怕,而是对现实残忍的畏惧,远胜于对生命的珍惜吧,这也是让我觉得电影里更绝望的原因之一吧。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你总能看到那一团一团的雾,拨不开阳光,拨不开道路,给你无尽的绝望和困境,仿佛你走不出,只能困在原地,见不到阳光,没有方向,这也许是雾津给黑暗现实的伪装吧,看不到那团雾下的肮脏人心,才以为一切安宁如常,姜老师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远离那些苦难,更是拨开了孩子们眼中和心中的雾,让他们得以看见阳光和温暖,让他们得以重新回归生活,我想,这才是最令人欣慰的吧。那一句,我们明白,我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有人来珍惜的,也是触动内心的吧。
也许细节记不清,情节记错了,理解可能也并不那么深入,也许不够客观不够公正,但还是想写写对这部小说和电影的想法,看过,还是要留下痕迹吧。
现在是2017年4月7日晚18:56,大家,晚好。
今天分享的这首歌,来自于金士顿的记忆中的红气球的广告,关于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的故事,故事很美,音乐也很美。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