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会说,我的孩子输不起,还没开始做就不敢尝试,就怕做不好,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什么原因?以下有进行一个分享。
孩子怕输,其实这是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从2岁起自我独立意识逐渐萌芽,总希望比别人强,获得关注和赞赏,一不如人就伤心失落。我儿子在上个月开始跟爸爸学象棋后,刚开始几乎每天都会因为输了哭上一场,但当他现在对象棋的能力有所增强后,他面对输的耐受性也有提升,输了依然会难受但不会再哭了。
所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去引导鼓励她们走出怕输的情绪,因为每天我们都会面临新的挑战、要学新的技能,只有能够学会走出舒适圈,提高抗挫力,这样当孩子长大了他才可能有勇气接受更大的挑战。
下面我会分享一些方法,但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普遍通用的方法也需要您根据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个性进行调整哦~
第一步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大白话通俗的来说就是“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学习一些新知识的时候一开始是没办法自己独立完成,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指导下,然后他再靠自己坚持努力去达成目标,那么这个区域就是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步,通常我们的教育方法是给孩子搭脚手架。
脚手架大家应该都见过,就是盖房子的时候一般都需要一层一层的搭建脚手架,一般是先搭建一层等这一层房子盖好了再往上搭建,再盖好了再往上搭建,直到最后房子盖好了再把脚手架拆除。
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就能联想到,孩子的学习过程其实很像搭建脚手架盖楼房的这个过程,一开始我们要给他支持,等孩子能力慢慢增强了,他们可以做到本来做不到的事情后,我们开始撤脚手架了。
第三观察孩子他的能力范围。
比如这数学题是太难了,他努力了也没法达成目标吗?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搭建脚手架,如果孩子实在不会,那么我们可以帮助他的任务拆解成小目标,比如,“今天我们用这个积木来玩一页加法练习题好不好,妈妈来给你念题。”然后你可以念完题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来用积木操作。他在操作时遇到困难了,你再提醒他“这里是合在一起多呢,还是拿开之后多呢。”孩子跟着你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其实他就是在解题,等孩子多练习一些时日,他熟悉了这个思考过程,就能自己完成了。
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我们要给予指导但不是用我们的答案来代替孩子的思考。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宝宝,你为什么不读了?你读单词很好听。”用这样的问句让孩子理清自己的情绪。
第四鼓励孩子解决困难,当孩子每一个小目标都完成了,他的努力收获了成功,他的信心也就建立起来了。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当我们进入一个新单位,领导一上来就给你安排一个大项目,你是不是也会蒙圈呀,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你是不是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开始分拆这个项目,找到关键任务关键人物,抽丝剥茧把大项目拆解成小人物分配下去。
其实,孩子面对新知识产生的畏难情绪有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给孩子的任务或者指示太难、步骤太多,孩子不理解所以无从下手,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任务拆建,变成小目标,孩子接受起来是不是会更顺利,完成起来也会更有信心。
具体来说就是,当孩子出现畏难情绪、跑开的时候,第一不要去指责、评判孩子,说“这么简单的句子你怎么都不会念。”或者说“你看谁谁谁,比你小都能加减到10了。”这样的言语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
最后分享一个我经常跟孩子互动的问题:“这个办法还不错,但是你还能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把他的关注点从这件事情没做成功转移到我要再想一个办法,这样既能鼓励孩子的信心也能培养他的多元解决问题的思维,一举两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