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和体能运动有一重要的相似处:成长都来自于克服阻力。举重时靠弯曲二头肌对抗哑铃的重量,二头肌的肌肉就会更加强壮。同样的,每次注意力从呼吸上分神,而你将注意力再度带回,注意力「肌肉」会变得更强壮。
静观禅修的历程始于「意图」。产生好的意图本身就是一种禅修。每次心生ㄧ个意图,就是巧妙地形成或加强心性。若你多次心生同样的意图,它终究会变成ㄧ种习惯,会在不同场合中浮现于你的心灵,引导你的行为。
有了意图后,下一步要专注于呼吸。这个历程最经典的比喻是城门口的警卫,他什么事都不用做,只是安静的警戒人们进出城。
你会分心,这时只要安静的把注意力带回呼吸的历程。将跑掉的注意力带回来的过程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的过程。我们会认知到对自己的态度,看自己如何对待自己,将态度转换成自主的善意跟好奇。
禅修的放下并不是要我们放下感觉跟知觉,而是放下执着与厌恶。譬如久坐会背痛,我们会先感知到痛,接着对痛觉心生厌恶。ㄧ旦心灵到达足够高的感知的清晰度层次,就会有两个重要机会来到眼前:ㄧ是能够「痛而不苦」;二是能够体验欢乐,而没有不圆满的余味。
如果你被任何外在事物所苦,痛苦不是来自于事物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它的看法。
处理痛苦的四大原则:
1.能够意识到当下自己无痛无苦:没有痛苦的时候,能去意识到它并享受它
2.不用因为有负面情绪而懊恼。
3.不要喂养怪兽:ex. 不要对自己重述生气的事情。
4.每个念头都以慈悲和幽默开始。
学会应付引爆点
爆发点皆其来有自,爆发点会被触发,多半是过去的记忆重现,让我们有「他/她又那样了」的感觉。爆发点也和自卑作祟有关,对我们来说像是不想踩到的地雷。
练习;停止➖呼吸➖注意(ex.若感受到生气,观点不是「我生气」,而是「我在身上感受到怒气」)➖反思(ex. 追溯情绪的源头)➖回应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处理各种情绪的触发点,过程都如下:始于注意力控制,越来越往认知改变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