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是子女最大的“备胎”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感到很心疼:
有对夫妻在30岁左右才生了女儿,十分疼爱,在家庭经济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把110平米的住宅卖了换了套70平米的住宅,供女儿出国留学。
女儿刚被录取时,他们觉得很骄傲,感觉终于“扬眉吐气”了。女儿在国外,他们反复交待她注意安全,不能在国外找男朋友,以后一定要回国工作。
结果女儿不但找了老外做男朋友,还在国外结了婚,并要定居美国。老两口慌了神,特别是爸爸张勇还跟女儿闹起了冷战,以断绝父女关系为要挟,但女儿依旧不为所动。老两口感觉就像辛辛苦苦种了几十年的白菜被人连盆端走了,剩下的日子老两口不知道如何继续,谁来为他们养老。
其实这对老夫妻并非孤例。很多父母,特别是小地方的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一方面希望孩子出人头地,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经济不够发达的小地方,到大城市里立足,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够留在自己身边,朝夕相见。
除了个别坑娃的父母,大部分父母对孩子都是掏心掏肺掏钱,倾自己所有培养孩子成人成才。二十多年里倾注的心血与日剧增,对子女的依恋和控制欲望日益增强,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怎奈孩子大了不由爹妈,不再是当年那个吵着要你抱的黄口小儿。他们有了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圈子,以及自己的家庭,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似乎越来越少。
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像一场至死方休的单恋。父母苦心孤诣地爱着孩子,孩子却习以为常。父母越是想抓紧孩子,孩子越是想逃离。
父母对孩子而言,就像一个备胎。在孩子失业、失恋或失意的时候,告诉孩子不要紧,大不了回来爸爸妈妈养着你。而父母在担忧“老无所依”的时候,却会被人指责不顾孩子的前途。这就像一个倾慕着男/女神的备胎,心甘情愿地为对方付出一切,豪不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爱意,却不敢向对方索取任何回报,甚至会让对方觉得负担。
父母和备胎间最大的共性莫过于心甘情愿的奉献。子女和男/神最大的共性,莫过于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2、青春年少惟愿功成名就,年华老去想要岁月静好
在年少张狂的时代,谁没点不可一世的梦想。在这个年纪里,一切都很暗淡,只有梦想闪闪发光,
我在本科快毕业的时候,我妈问我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我说希望是可以让我世界各地到处出差那种,我想做最尖端的工作,看最炫酷的风景。我妈问我,那你的家庭怎么办?你世界各地到处跑,孩子谁带,我和你爸谁管?
那时候觉得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吗?多大点事儿啊!重要性怎么能跟事业比?那时候婚姻家庭离我还很远,我觉得自己会永远青春洋溢,父母永远不会衰老。
等到我研究生毕业、有着一份即将走入婚姻的感情时,心态发生了变化。为了不异地,我选择了我老公工作的城市。为了有更多时间顾家,我选择了稳定的体制工作。
工作刚定的时候,我爸虽然对我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常常长吁短叹,说我跑得太远,要见一面都不容易,那时候我还体会不到我爸的心情。
后来我生了女儿,我妈来帮我带孩子,我外公很不高兴。我外婆已经去世,我外公一人寡居,我妈到我的城市来给我带孩子让他觉得很没安全感,而他也不愿意到我所在的城市生活。初为人母我觉得什么都没有我的孩子重要,甚至对外公的感到不满。直到我带着孩子回去看他,他冷冷清清的生活状态、明明很孤独却装作没有关系的神情,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太自私。
《孤独六讲》里说:
青春的美在于你决定除了青春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继续活着,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挥霍。
这句话里“决定”一词用得极为精准和巧妙。人年轻的时候,可能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有:你有时间、有健康、有机会、有家人。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失去了,用钱买不回来。可是在这个年纪里,你并不觉得幸福,你觉得梦想还没实现,钱还没有赚够,决定除了梦想以外的东西都不算个东西,为了梦想都可以牺牲掉。
于是透支健康拼命工作,忙于事业忽略家人,错过了强身健体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和父母在世的时光。等到功成名就、年华老去,才惊觉最重要的东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你积累的成就,换不回你失去的亲情。
马云说:“我有生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我没有料到这会改变我的一生。我本来只是想成立一家小公司,然而它最后却变成了这么大的一家企业。”“如果有来生,我不会再干这一行。”“我希望有机会到世界上任意一个国家,平静度日。我不想谈论生意,我不想工作”。
很多人觉得马云这样说是在装逼,这很有可能是他的肺腑之言。你只看到他赚了你永远赚不到的钱,却没看到他失去了永远找不回来的东西。
曾经还看到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大集团的董事长日理万机,但每天都要去医院看他妈妈。他的妈妈已经是个植物人,但是他坚持每天到医院跟妈妈说话。有人说,你这么忙就不要每天来了,照顾的事让别人去做就好了。也有人劝他放弃治疗,老人不会再醒了。他说,不管我妈妈会不会醒,只要她还活着一天,我就还有一天的妈妈可叫。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父母会永远在我们身后,义无反顾地支持着我们,就像备胎会永远爱着男/女神。但是备胎会被别人带走,父母会被时间带走。时时汲汲于功名,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3、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父母的孩子
很多话、很多感受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会有体会的,就像这篇文章,拿给本科时候的自己看,可能也不能理解。正可谓夏虫不可语冰,年轻人不可语沧桑。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我们不能要求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像50岁的人一样重视家庭和感情。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要呼吁年轻人你们都不要追梦了,回家照顾爸妈去。相反,我鼓励你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趁着自己还有冲劲,趁着父母还年轻力壮,想做什么赶紧去做,只是当涉及到婚姻、定居这样长远的事情时,跟父母商量一下,尊重一下父母的意见,适当把父母纳入到人生的蓝图中。虽不要求能够朝夕相伴,至少不要让常回家看看成为奢望。
其实父母们也不必太过焦虑,不要把孩子抓得太紧,孩子的背影也不必追。人生这么长,世界变化这么快,等孩子长大了、成熟了,在外面的世界撞够了南墙,自然会懂父母的温情。让孩子懂得父母之爱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出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上下求索后方能认清自己,才知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就像新闻里的那对父母,放手让孩子去追寻心中所爱,等她生活安定了,人生阅历丰富了,就会开始珍惜与你们之间的感情,会为你们从长计议。就算她走出半生,归来仍是你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