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的主题是“学习类型”。有点云里雾里,理论知识忒多了。不过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这篇就主要总结一点点个人觉得能应用的东西吧。
联想学习——在多种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时,就产生了联想学习。
强化——指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任何事件。“强化”是联想学习的关键。
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不能产生某种反应的先前刺激与一个能产生这种反应的刺激建立起联系。(巴甫洛夫与铃声)
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爱你的最佳间隔时间约为0.5-5秒
条件刺激出现在无条件刺激之前,条件刺激预示着无条件刺激的发生(这句话不懂,没绕明白)
脱敏治疗法——让恐惧症患者在尽力保持平静和放松的同时逐渐接近曾给他造成恐惧的刺激
在我们观察其他人对某种刺激的情绪反应时,我们学会了对一个刺激产生情绪上的反应,间接性经典条件反射由此产生。当父母们发现孩子在态度或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看看是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孩子的很多行为和情绪特征都是无形之中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因此父母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好榜样.)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建立在反应结果的基础上的。原理:被强化的行为再次发生。实验:斯金纳箱
新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改变不通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来进行塑造
操作性强化物——伴随一个反应发生并能增加这个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的事件
“对于儿童而言,父母的注意和变样是非常有用的强化物。一些父母看见孩子在安静的玩耍,就不再注意他们。相反,当他们大声喊叫、发脾气时,父母就跑过去询问。此时,虽然孩子得到的经常是责备,但仍然是一种注意,会强化孩子这种负向的寻求注意的行为。结果,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反而强化了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当儿童安静的时候或自己玩的好的时候,更要多加注意和赞扬,而在哭闹时则要尽量不去理会。”
使用“代币物”的方法能够极大地减少儿童的胡闹行为。为每一次良好表现记录,一定数量则得到奖励。
你的关注和赞扬可以改变孩子、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行为,要记住一点,你必须清楚的知道你所强化的“目标行为”是什么。
惩罚包括两种效应。1、直接惩罚,即惩罚物直接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结果;2、反应代价,即惩罚物是做了某种愉快的事情之后的痛苦代价。
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惩罚的时间、一致性和强度。
惩罚具有副作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少用惩罚方法。积极强化更有利于消除不好的行为。
经常遭受体罚的学生容易产生攻击的、冲动的、反社会的行为。
在不得已必须给予惩罚的时候,应记住七个原则:
1、避免使用严厉的惩罚
2、在不得已之下,尽量使用最轻的惩罚去抑制错误行为
3、在不良行为正在发生时或在发生后立即给予惩罚
4、保持一致性。一定要对“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心中有数
5、使用对抗性条件(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进行奖励)
注意:惩罚只能让人知道某个反应是“错误的”,因此不能以此来教授新行为。
6、预估到惩罚对象的怒气
7、以善意和尊重的态度尽享惩罚,避免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实施惩罚。(疑惑:又要即时进行惩罚,又要不在生气的时候惩罚,这两者似乎常常是在一起发生的吧?)
自我管理行为——一种奖励方案
(这个方法之前在德叔的指导下进行过,关键是要有这个心态和坚持)
方法:
1、选择一个目标行为
2、记录初始值
3、设定目标
4、选择强化物(奖励)
5、记录你取得的进步
6、奖励成功
7、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可调整计划
(个人实例:去年玩过这个游戏,现在也在玩。设定了几项行为,跑步,看书,按时睡觉,等等。完成打勾,未完成打叉。)
改变坏习惯的方法:
改变反应——做出一个新的,同样能够得到强化的反应
消退——远离诱惑
反应链——打乱不良习惯出现的事件链
线索和前因——控制隐患,避免、消除可能引起坏习惯的刺激
(这个方法个人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