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可我早就知道,人的一生如同在鱼缸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们像窗户上的苍蝇,用一生在鱼缸里撞来撞去。
台词:尽管生命毫无意义,可至少有精神上的对立。
去年某下午,看了一部电影叫《刺猬小姐的优雅》,灰蒙蒙的心情突然被狠狠治愈。
整部电影非常的法式和治愈,在巴黎左岸的高级公寓里,议员家的小女儿帕洛玛决定在她十三岁生日时自杀,并且以录像的方式记录她死前的最后时光,书写成她平淡生活的墓志铭。
“要做追逐繁星的人,不要做金鱼缸中的金鱼”
帕洛玛的镜头之下,家人们就是生活在鱼缸里的金鱼,帕洛玛房间墙上家人的照片全部藏在纸做的海草之下。人生不过是从养鱼场开始,离散在鱼缸中,最终以死在袋子里结束。每一个人也如同生活在鱼缸里的金鱼,过着七天一换水的周期性的生活,自以为鱼缸就是整个天地。为了打破这种注定的宿命,她决定作出改变,以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少女用摄像机记录着每一个家人的鱼缸生活,虽然她的家人们社会地位优越,父亲即将成为国会议员,母亲是文学博士,就连姐姐科隆布也是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帕洛玛的母亲,总喜欢在吃晚饭时引用福楼拜的名言夸夸其谈,但是内心空虚酗酒发疯。她的姐姐科隆布,自视甚高,十分傲慢。帕洛玛的父亲。他懦弱、麻木不仁、虚伪。在少女的镜头下,面对这些荒诞的家人,帕洛玛表面合群,实际上内心十分孤独。
在这个公寓住着一位门房,勒妮。她看上去寡居、矮小、丑陋、肥胖、脚上布满老茧,没什么文化,寡言讲话甚至有语法错误,终日和自己的猫为伴,没完没了地收看低俗电视剧,和公寓的上流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从不被人看到。
但这并不是勒妮小姐本来的样子,勒妮像只刺猬一样,将真正的自己包裹起来,只是表演了大家心中该有一个门房的样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勒妮有一个非常温馨的家,一只叫列夫(列夫·托尔斯泰)的猫,有一间全是书的没有嘈杂的秘密小房间,勒妮畅游在书籍、电影和音乐间;
少女在偶然间发现了刺猬小姐的秘密,公寓里也搬来了一位同样优雅的小津先生。温柔的小津先生,刺猬小姐,和孤独少女三人有了不一样的火花。虽然故事是悲剧,勒妮在刚开始准备开始爱的时候,被车撞死,但是 “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死,而是死亡的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
勒妮带着爱平静地走向死亡,帕洛玛在这一刻才幡然醒悟,原来死亡就是再也见不到你爱的人,也见不到爱你的人。她的自杀计划止步在最后的倒计时,少女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鱼缸的金鱼,或者是不那么优雅的刺猬。可能隐藏在身份和符号里,害怕又渴望被看到,被发现,被尊重。
我也曾经是孤独优雅的刺猬小姐,但是他看不到我的柔软,只能看到我背上的刺。我努力的想拉进和他的距离,最后结果只是让彼此都不舒服最后离开。
那天去坐地铁,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觉得人是有第六感的,那天他帮我整理衣领,我们在地铁站挥手告别,两辆列车开往了不同的方向,我就有一种微妙的感觉,这会不会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了。在最后挥手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什么呢,大概是和勒妮小姐一样,做好了爱的准备,对未来充满着期待,想和卢先生再次相逢的那天。而没有获得期待的爱的我,变得焦虑、自卑又痛苦的我又是什么样呢。我变成了不会游泳的鱼,失去了自己的柔软,开始用刺来伤害自己,开始带着情绪去攻击他。因为他让我不舒服,失望,因为他不爱我也从不回应我的爱。再次的离别,是昨天的互相攻击,我想如果生活是小说可以修改,我会让我们的故事在地铁站戛然而止,各自开始彼此的人生。只是之前太执着的想要一个幸福结局,所以纠缠执着最后伤心的离开。
西蒙·波娃在《越洋情书》里有这样一段写给情人的话:
“我渴望能够见上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去要求见你。其实这并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见面才会有意义。”可惜那时我不懂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村上春树说:“成长,就是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但是我想,我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小书房和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小世界,和一个真正能看到刺猬小姐柔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