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熟悉单人RPG类的游戏,未免也熟悉游戏内诱使我们升级的一棵技能树。没有什么能比游戏内技能变强,或者学到更花哨的技能更加具有吸引力。
游戏中的胜利来自于打败来犯敌人的荣誉感和能干掉更强大敌人的虚荣心,其中的奖励机制也特别理想化。
上个星期被朋友推荐一款手机页游,玩着玩着就玩上瘾了。游戏中有基本的升级能力变强,每日奖励,首充奖励,还有战力奖励,伴随而来的是战斗数值的狂飙,更令人欲罢不能的是一件挂机功能,让我的游戏角色毫不费力地变强。
如果想把这个游戏玩得更好一些,勤奋玩家只要掐住时间点,按时完成特定时段的任务,就能让排名明显靠前。即使这样,我沉迷了一个星期,最后还是选择放弃。倒不是因为时间耗费太多,而是被人民币玩家破坏了游戏机制。
从此明白了为什么这类游戏这么吸引人,它看起来不耗时间但却能让人获得成长的喜悦,也明白越容易的游戏其实对普通玩家来说越不公平。
生活也一样,普通玩家所认为的简单只是一个个能预测到的已知任务。而高手就是拥有丰富游戏知识和资源的人民币玩家。
所以我们习惯性地拖延,认为还有时间。做作业只不过是不懂的翻下书,每日计划就写未来一天将要干什么,早睡早起就只是定个闹钟,健身安排就是吃少一点多运动。
事实上,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学习,总结感悟,会发现每次连最“简单”的任务都难以完成。
一件相同事物,精熟的人与普通人的看法完全不同。在从事建筑结构设计以前,看建筑物就会觉得越标新立异越好看;现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就觉得房屋内部用户体验和节省材料方案也非常重要;而老师傅的眼光则着重于整体受力是否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看上去简单,设计人的理念和知识体系不同就会直接导致最终成果的好坏。
那么,谈到职业发展,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非常重要了。
而记笔记是最好的知识体系建立方法。
当下有很多活动是为了建立知识体系而产生的。比如复盘,头脑风暴,书籍共读,书友会,它们都会产出非常多的知识观点,其中不乏有价值的东西。
《万万没想到》的作者万维钢在读书时期的课堂笔记很新奇。他不会像现在的学生一样原封不动地照抄老师笔记,而是课后根据所学的重新梳理一遍知识点,形成一个有体系有个性的课堂笔记。遇到不懂的再找答案,补充在自己的“技能树”上。这也有点像物理学家费米的学习方法,在大学讲课时,他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学生的聚会讨论议题,而后翻阅自己的笔记本去解决学生提的每个问题。
对高手来说,笔记本就像他们的外脑。不同于买过来的新书,笔记本是自己的“技能树”上知道但不能熟练运用的技能。若一个游戏中的战士想学魔法师技能,当他发现他的技能树上没有,等级再高也手足无措,除非它能够转职从头学起,而且还要忘记原来所学的所有技能。但现实比游戏在这方面要好一点,一个拥有丰富计算机知识的大咖,也可以转职成为作家,而不丢失其原来的能力。
有了笔记本这样一个“神器”,理论上我们是无所不能的,只要寿命够长,我们的知识体系将会越来强大。可生命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取舍之道又是另外需掌握的技能了。
这样一来,我们都将像游戏里的主角一样,运用记笔记这个“神技”,一点点经验积累,终将通关最难的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