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号,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埃隆·马斯克身上,他开挂的人生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自己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成功发射了一枚远超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级重型运载火箭。
连人民日报都发文赞叹:这次发射,是美国人用纯粹的实力告诉了我们中国人,中美间的差距还有那么巨大。这差距还是由一家私人公司来拉大的。
今天打开得到接招·27期,
万维钢老师问王烁:
中国和美国的知识精英,差别在哪里?是人和人本身的不同更大,还是环境造就人?今天的问题与此关。
王烁出招:
那么请问,在你看来,美国知识精英最值得中国学者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就人而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小。哪怕是几十年封闭隔离,一旦打开,只要花一两代人时间就能迎头赶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势头再顺利往下走,则下一代中国科学家拿诺贝尔奖将如探囊取物。
中国人、美国人,大脑没有值得一提的区别,区别在“环境”。而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多元化,就是所谓的知识精英安身立命,各有各的根基,并非出自一统。
两件事情放一起,引起我的思考:“怎样突破现有环境限制,迈向成功呢?”
我们常说“环境造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孕育他成长的环境。不论是成功的马斯洛,还是中国即将登场的年轻的科学家们,他们都是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成长的。
当然,这环境中会有严酷的一面,在成长的路上,会有无数的人,有意的,无意的,善意的,恶意的,跑到你身边来告诉你:你不行的,你不可能的,你根本不是做这个的料。马斯克成功发射火箭视频中讲述:他崇拜的英雄,美国的两位登月前辈阿姆斯特朗和尤金塞尔南都公开反对他的商业航天计划。其实不仅是英雄们反对他,还包括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都把他当做嘲讽的对象,当然还包括他的特斯拉直接挑战的石油公司、传统汽车制造商等等。
如果因为反对者这样说就不去做,把精力放在怎么应对别人质疑上边,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能做的事情了。哪怕什么都不做,都会有人跑来告诉你:你怎么垃圾到什么都不做?
所以这世界也就展现出了两种人生:
一种是忙着回应冷嘲热讽,把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了解释与证明,最终一事无成,把一个生态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中国足球就是最典型的一类,输球就解释,找客观原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一种是微笑着前行,用一个又一个努力来告诉世界,立志不虚此行,不断的优化着发展的生态链。我们的大国外交,基础设施建设的输出,科研人才的储备等,正是走的这条道路,用结果击碎一切质疑。
“这世界上,不会有人去踢一只死狗。”
如果你认为是对,就保持自己的执着。把所有的冷嘲热讽,都变成你人生路上的垫脚石。如果你从来都没被人冷嘲热讽过,那你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要动不动就去质疑别人,用无趣的手段打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