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是如何说服别人的吧,有时候那更像一次辩论对不对?你想抓住对方言语中任何一点与你不同的观点,试图反驳对方,最后常常不欢而散。今天的文章,我来跟你谈谈什么是说服以及说服的一些技巧。
什么是说服
说服并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塞入到对方的脑子里。一切的说服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切入点,好让对方能从中为自己找出一个去做的理由。
为了让你对这句话有深刻的认识,我特意为你准备了一段视频,相信看完之后,你一定能心领神会(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该片段节选自电影《在云端》,乔治克鲁尼扮演的瑞恩就职于一家裁员公司,他的工作是将被裁员的消息告知员工,这一次,他带着实习生去开展工作,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我们先看那位实习生,不得不承认,她工作很努力,她态度很积极,她的论证有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撑,但对方并没有因此接纳她的观点,因为她犯了说服的大忌: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
反观瑞恩,他说了什么呢?他似乎并没有表达什么观点,他只是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你很希望得到孩子们的崇拜?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运动员吗?
他们当时给你多少薪水,就让你放弃了梦想?
那你什么时候,才会回头做你真正喜欢的事?”
他只是在提问,通过提问,让对方自己找到了接受离职的理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严格来说,他并没有说服对方,他只是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对方自己说服了自己。
这就好比你无法直接指挥湖水向东流,但如果你在东边挖一条水渠,水就会自动流过去。说服也一样,千万不能强行指挥,而要慢慢引导。
有哪些说服技巧呢?
1.反向提问
试着对比下面的对话:
“最近觉得很烦”
“怎么了,工作不顺吗?”
“也说不上不顺,不过全是些杂事”
“杂事也有杂事的好处啊,正好你可以借这个机会让自己变得有条理一些啊”
"可是有时候领导冷不丁安排紧急任务,没法预测"
“可以提前把能做的做完,留出来足够的时间,领导就算分配任务也容易应对。也可以及时和领导沟通,向上管理。我看过几本相关的书你可以看看……”
“还是算了吧,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学…”
“最近觉得很烦”
“怎么了,工作不顺吗?”
“也说不上不顺,不过全是些杂事”
“你在大国企工作,多少人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在国企呆着容易安于现状,我现在慢慢都觉得没什么斗志了”
“别对自己要求太高有时候并不是坏事啊,起码过得自在”
“但我也想自己能有些成就啊!”
“那么,你打算怎么办呢?”
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段对话的逻辑:
在第一段对话中说服者试图用“你为什么不如何如何”的方式督促被说服者采取行动,而被说服者用“因为我有什么什么理由”的方式为自己开脱,为了进一步说服对方,说服者不得不把对方的理由一一反驳掉。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进而拒绝接纳我们的意见。
第二段问的是另一种问题“你为什么想如何如何?”被说服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断强化自己想做这件事的理由。当信念与理由渐渐被强化,最后,只需要问一句“那你打算怎么做呢?”就有可能让对方把念头转化成行动。
人都有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的本能。反向提问技巧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的观点冲突,而是通过反向提问,让对方为自己“想做某事”找理由。
拓展应用
说服不仅可以用于说服他人,也可以用来说服自己。
当你自我检讨“为什么一件事没做成”时,就会自然而然找出一堆理由去把“没做成”合理化。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放了三天假期,打算第一天把工作任务处理完,之后两天好好放松一下。结果,拖延症就犯了,一直拖到最后一天晚上,才开始工作。
在拖延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在某一个瞬间,在心里一闪而过一丝愧疚“不是计划好先处理工作的吗?为什么又拖延了?”,然后你的脑海中也一定会立刻有一个声音跳出来告诉你“反正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时间多得是,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干嘛,明天也来得及”,于是,自己被自己说服了,心安理得的继续拖延。
无论多么荒诞的行为,我们的大脑总能找到一个理由将其合理化。所以,过度的反思有时候是有害的,因为这种反思很可能会让你在无意识中为自己的失败找出一大堆理由,将失败合理化。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反向提问”引导自己的思路:
不是问自己“我为什么又拖延了?”而是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想拖延?”。通过反向提问,引导自己找出不想拖延的理由,当这些理由战胜了你当下的快感的时候,你就能真正从拖延症中解放出来。
2.敢于示弱
这一条尤其适用于向志同道合者求助的场景。因为同情和帮助弱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老罗在他的《干货日记》中提到了他在创业初期说服有软件行业背景的资深人力资源主管加入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一招:
当你碰到一个人跟你明显是同类的时候,跟她的沟通越坦诚越好、越直接越好,所以我们讲了我们种种的处境和难处,陪着她一起掰开揉碎地分析两家选择的利弊;同时我们考虑到大家既然是一类人就不用装了,所以把我们的难处主动对她做了一些示弱,让她知道我们都需要她,而对BAT那个公司来讲她去不去其实就那么回事。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对方很愿意帮助跟自己志同道合人的这种强烈意愿,这种帮助如果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是很容易让这些事业上很强的人产生强烈的成就感的。
如何示弱,其实也有技巧。试着比较下面两句请求:
“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您看您能给他让个座吗?”
“我爷爷年纪大了,站的太久站不住,如果没有座位,他只能坐在地上了,您看您能给他让个座吗?”
这两句话都有示弱的成分,内容很相似。但显然,第二句话更容易打动人。
这是因为第二种句话中描述了“如果没有座位,他只能坐在地上了”这样一个画面,让一个需要帮助的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画面式的呈现,能让对方深刻感受到让座不让座的巨大区别。
画面能传递给人的信息量远超过语言,如果能让自己的语言充满画面感,自然也就能增加对别人的影响力。
单纯为了说明画面感的力量,请分别感受一下这两句话:
我终于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在风雨中,我捧着星星之火,终于遇到了一群举着火把的人。
第一句没在脑子里留下什么印象,再过几秒钟甚至就忘了,但第二句在你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副画面,你甚至似乎可以看到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一条告诉你,向志同道合者求助时,要敢于示弱,而更高级的,是带有画面感的示弱。
3.善用压力
舒解压力完成说服
当发现对方进入逃避模式的时候,就要适时纾解对方的压力。
比如,老板犯了拖延症,如何说服?
拖延症往往是完美主义者对压力的逃避反应,面对拖延症的老板首先要做的是“清空压力内存”。你可以这样说“领导,报告A这个月底就要交了,我周一把已经把终稿发到您的邮箱了,您看看能不能抽时间申申呢?您这个月确实很繁忙,一直在外面拜访客户。如果您这个月没时间申,也没关系,我们也可以把已经做好的并行课题的报告B发给客户,下个月底再给客户发报告A”。提供备选方案,就相当于给领导吃了定心丸:无论如何,至少不会出现最坏的情况。
接着,要“点明收益,激发动力”,告诉领导“如果您能抽两个小时申一申,咱们及时把这份报告交上,就能提前完成这个月的业务量,对方的老板正好出差回来,他对报告A很感兴趣,可以借这个机会和他们领导见见面,说不定能拉过来更大的项目。”这句话相当于告诉领导,申报告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只要两小时就能提前完成业务量,并且可能拉来更大项目。
舒解压力之后,进一步激发动力,会让对方一扫焦虑,找回积极的心态。
营造压力进行说服
诉诸外部压力
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对方压力,但这个压力一定要来自他方,因为我们在说服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站在对方的对立面,我们要时刻与对方站在同一阵线。
比如,奇葩说团队里面,胡渐彪在催稿的时候总会这么说“合作方又在催了,还说咱们再不搞定,就要重新考虑合作计划了,你看咱们今晚一块加加班,努努力,把它做出来?”
这样,即使谁心里再有不满,也不好意思直接发作,只能抱怨抱怨合作方。
营造机不可失的紧迫感
充分利用时间压力,给对方营造一种“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时间急迫感。
一些路边店常年挂着“最后三天,挥泪狂甩”,正是希望营造机不可失的紧迫感来吸引顾客。
这一招也可以用在说服中,比如,你看到一个美女,想要个号码,你会怎么做呢?你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从楼梯走下来,感觉非常心动,特别想认识你,但我现在有急事必须走,能加个微信吗?”(这点并没有实践验证过,如果你碰到这种情景,可以试试)
这样说服会给对方一种心理上的紧迫感:如果之后发现谈不来,大不了拉黑;但是如果恰好是白马王子,错过就太可惜了。
小结
今天的文章里,我向你介绍了什么是说服,和说服的三个技巧:反向提问,敢于示弱,善用压力。看完有收获吗?赶快应用到生活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