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这是电影《最后的我们》里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至今仍记得,那个冬日的夜晚,独自看完了这部影片,一个人默默在被子里哭了好久,因为情节,也因为自己。
之前其实对这种感受并不太强烈,毕竟我既不是一个过分看重感情的人,也不是一个感情经历丰富的人,总觉得这样的经历离我有些遥远。可就在前两天突发奇想联系了一下初中好友,突如其来的难受扑面而来,也不知是我的悲哀,还是我们的悲哀。
早晨起来的时候看到她给我的朋友圈点赞,想着很久没有联系了,便问候了几句,可是却发现,因为就只能问候几句了。初中三年之后的生活,我们再无交集,偶尔出来一聚,也只是吃饭看电影聊聊近况,她的生活、我的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线,再没交叉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她说想回初中看看老师,可不知究竟是否由于我过于敏感,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难过。只因我记得她曾说过,“如果你跟一个人没话说了,就跟他聊共同的经历来继续敷衍这段尬聊。”当时听这句话,我绝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变成她口中那个没话说了的人,我与她的聊天会是带着敷衍性质的尬聊,然而,这又的的确确成为事实了。
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义正言辞地向她抱怨怎么不来找我玩,再也没有勇气去跟她分享我的生活,只因她已由特别关注变成了点赞之交,我们之间由无话不说变成了无话可说。
小时候学语文课文时看迅哥儿和闰土最后隔了厚障壁,以为那是只是因着封建礼教的缘故,以为现在绝不会再如那时。到头来却发现,隔得最远的,怕是人心。
最后的最后,我们都成为了也只能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