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需要,这段时间在尝试写学生案例的软文。把在我们这补习进步较大,家长和孩子反馈很好的学生包装成案例写出来,作为宣传材料。
学生提分案例倒是有很多,但如何用好这些案例,成了一大难题。案例的讲述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这里只讨论文字的形式。文字即软文或者硬广。
1.“真情实感”有点假
在写文章之前,我和学生的班主任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并且还有幸与学生的家长通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开始,我以为家长和孩子的真情实感,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同为家长的客户。于是我把对家长的采访,整理成一篇文章。文章写出来后,发现给人的感觉很假。也许是我们做得太好了,家长给的反馈很好,夸赞特别多。
另一方面,家长的语音表达能力比我预想的弱。因为整个采访过程都是以语音的形式进行的,无法看到家长的面部表情,而单从说话的语气中,可挖掘的情感又太少了。也许有些感觉并不是那么的“好”,但由于表达不到位,不管是什么感觉,只要不是坏的,就都变成了好。这就使得这个“好”太单一,因此就变得有些假了。
所以,家长们的真实表达,还需要我们再加工。用户不擅长表达,很多时候用户给的真实反馈也许并不真,还需要我们去分析,去挖掘背后的真情感,并用恰到好处的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
2.以谁的口吻来讲述学生提高的故事?
第一种:以学生的口吻,像写日记一样,记录自己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第二种:家长的口吻,从家长的角度来诉说孩子的改变过程。
第三种:老师的角度或者是其他人的口吻。
因为我们的用户付费群体是学生家长,所以第一种排除。而第三种,写出来的文章很容易走上自嗨的路线,所以用家长的口吻来表述是比较好的方式。
3.简约不是少,而是没有多余
在和班主任聊学生案例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在我们这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些孩子是抱着提分的目的来的,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分数提高了,学习习惯,甚至个性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孩子的这些改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最好的宣传,我恨不得把每个点都写得非常详细且感人至深。
在写的时候又发现,要把每个改变都详细写出来,那文章的篇幅就会变得很长。文章篇幅一篇,对文章质量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碎片化阅读已经让用户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如果文章不是足够的吸引人,篇幅稍稍长些,就无法继续看下去。
文章篇幅问题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问题是:想表达的点太多了,就容易抓不住重点。
如果从一个点切入,然后深入进去,可以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有些学生懒惰,有些学生粗心,有些学生太内向。从这些具体的点去写,一方面是可以有充足的空间去发挥故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这些问题都具有典型性,很多孩子都有同样的问题,家长很容易将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当家长对号入座之后,也就是说家长很清楚自己孩子的问题之后,那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会更加期待。这个时候我们再把广告插入到这个解决方法里,效果会好很多。
孩子的问题有很多,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写,总有一个问题是家长正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总有一篇文章会让家长把自己代入进去,从而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我们的产品就是用户最好的解决方法。
4.故事真实性的两个法宝:情境刻画和个性塑造
软文写出来发给领导看了之后领导说这类软文最重要的应该是真实性,要让别人看了之后就深信不疑。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最好的营销就是讲故事,很多企业大佬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故事情节,很容易吸引住用户,并且投入进去。而写故事,很重要的两个点就是情境刻画,和人物个性塑造。这里的情境一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多数人都遇到过的,并且深受其害的。其实这个情境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痛点。熟悉且深恶痛绝,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有了共鸣,带入感就更强了。
人物个性塑造,是让这个人物活起来。人物越鲜活,真实感越强烈。人物的个性也可以通过情境的刻画,很好的表现出来。
总结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我最终想明白了这样的学生案例软文如何写。第一步:分析总结出学生具有共性的问题。第二步:根据这些问题,去挖掘我们的学生案例。一个学生可以同时有好几个问题,这就不愁没素材可写了。第三步:分析总结有各类问题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场景。比如内心的学生会不好意思问老师问题,他可能在老师旁边走来走去犹豫纠结了很久还是没敢上去问。第四步:阅读观察寻找较典型的人物个性特征,将其融入到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