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李昂《上巳日赐裴度》诗赏析
枯木
《上巳日赐裴度》
【唐】李昂
注想待元老,
识君恨不早。
我家柱石衰,
忧来学丘祷。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唐穆宗李恒次子,唐敬宗李湛之弟,唐武宗李炎之兄。李昂于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李昂在位初年励精求治,他出宫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鹰犬,减省冗员。后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企图诛灭宦官,密谋泄露,李训等被杀,李昂也在835年“甘露之变”后被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二岁。
李昂的诗词在唐朝这个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年代,自然是算不了什么,然而李昂恭俭儒雅,不近女色,听政之暇,博通群籍。常请学士讨论经义,较量古今,得到举试文人作品后,又亲自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平素喜作五言诗,古调尤清峻,也算是个颇有诗才的开明君王。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望族裴氏东眷房,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历仕德宗、顺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任将相二十余年,唯才是举,荐引过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人,但从不荐引无才的亲友为官。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因平定“淮西之乱”, 实现了“元和中兴”,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谥号“文忠”。
在宝历二年(826年)迎立江王李昂的过程中,裴度因功加授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因辅佐导引的功勋,进阶为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后又下诏褒奖,任职司徒、平章军国重事等。自文宗即位后,裴度年迈多病,便上疏恳请辞去军政机要之职,文宗对他的礼遇更加深厚。然而裴度因为坚贞正直,屡屡遭到宰相李宗闵、牛僧孺等排挤。
仅存无头石人的唐文宗章陵
太和九年(835年)“甘露之变”发生之时,裴度以本职兼任东都尚书省职务,充任东都留守,因而无能为力。再加上年老体衰,因此长期在东都洛阳避祸,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作诗饮酒自娱,每次有人从东都返回长安,文宗必定首先问道:“你见到了裴度吗?”,关怀之情,可见一斑。
文宗被软禁后,国家政事由宦官阉竖专权,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悉,曾感叹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周赧王、汉献帝,经常凄然泪下。
唐文宗宴饮群臣图
这首《上巳日赐裴度》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年)。当时适逢三月初三上巳节,文宗在曲江池赏赐宴饮,群臣赋诗,裴度已经风烛残年,在东都洛阳养病,不能赴宴。文综非常想念,便赋诗一首,并遣中使赐度诗,仍赐御札曰:“朕诗集中要有卿倡和诗,故令示此,卿疾未差,可异日进来。”。
诗曰:“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注想”:注望想念;“元老”指五朝元老裴度;“柱石”原指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这里比喻敢当重担的裴度;“丘祷”典故源自《论语》:“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意思是孔子病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问有没有这回事,子路说有,孔子说:我也祈祷很久了。
这首诗大意是:特别想念您,可惜认识您太晚了,您是国家栋梁柱石,不能失去您呀,所以我学孔子那样为您祈祷。寥寥数语,凝练简洁,清峻古朴,感情真挚,忧思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一则体现了君臣关怀之情,再则唐文宗也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而发出的感伤。
然而没想到,这首诗及御札,刚到东都洛阳裴度家门,裴度尚未看到就去世了,一年后,唐文宗也在长安抑郁而终。唯留下这首诗让后人吟咏传唱。
2019/4/8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