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白雪飘飘,狂风呼啸,沉默的主角,黑白的影像记录,很容易想到前段时间看的电影《都灵之马》,只是该片的导演邢健似乎想要表达的东西更多元化。
老人的辗转难眠,忽明忽暗的烛光,鱼缸里游动的鱼儿,生活寂静而孤独,影片在这样的节奏缓慢展开。不得不说,电影在开场时用的广角俯视镜头很妙,老人独坐学弟垂钓,镜头逐渐推进,古琴声的渲染,构图的简明唯美,直接将影片铺上一层“孤寂”的底色。
从吃饭的两副碗筷,到铺床时旁边整齐的被褥枕头,在这一系列的镜头语言中,我们知道电影主角是失去老伴孤独生活着。早上喝稀饭,晚上吃土豆,生活寂静得仿若一潭死水,也许,这就解释了老人将钓到的鱼反复放生的举动。这样的生活被先后到来的小鸟儿和幼童打破,小鸟儿会叨来小虫子给老人作钓鱼的诱饵,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只是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很久,老人发现小鸟儿被捕走了,屋外没有鸟儿飞来飞去,只留老人端着盛着刚刚杀鱼的碗,怅然若失,被风吃乱的白发苍苍,转身远眺寻找鸟儿的无妄,种种被王德顺演得惟妙惟肖。
鸟儿被小孩捕捉走了,小孩的到来对于老人的生活又不一样。有了小孩的陪伴,老人很高兴,甚至用弹弓打鸟并烤熟给孩子吃。不久后,小孩离开了,老人等待徒劳后,在钓鱼的水坑旁捞出小孩的帽子......,从“杀鱼喂鸟”、“烤鸟给孩子”再到“老人最后孤独”,老人、鸟儿、鱼、小孩,一切仿佛循环着而孤独着,说是命运的轮转,有些佛教的意味,说是老人喜新厌旧,又有些以偏概全,还是仁者见山吧。
影片的最后,在梵音的背景乐中,老人出现美好的幻觉,被褥里飞出小鸟,一直在风雪中飞远,跨越雪山,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却仿佛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