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县有位姓殷的尚书,小时候家境平寒,帮着父母打杂做事,渐渐有了胆量和才略。县里有个世族大家的宅院,广数十亩,楼宇连互。因为经常出现怪异现象,所以一直废弃着,无人再住。时间长了,宅院里渐渐长满了野草,即使是大白天也没人敢进去了。
有一天晚上,殷公和朋友们一起喝酒,正兴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谁在那个院子里睡上一宿,今天这桌饭菜由大家出钱请客。话音落下,无人应答,面面相觑,只有殷公跃起说道:这有什么难的!便只身去了。
前面就是宅院的大门,殷公明显感觉到天色更加阴沉,也更加安静了。走进院子,殷公见到长长的野草掩没了路径,多得如麻。殷公拨开野草,借着微弱的月光,摸索着走过几重院落,才到了后楼。登上月台,只见天上的弦月光洁可爱,就停下脚步。殷公坐了很久,也没出现什么怪事,便暗笑传言的荒谬。殷公就地枕了块石头,仰面躺着观赏起天空,又见野草随微风轻摆,别是一番宜人之景。
一更将尽的时候,殷公似乎有些困了,忽然听见楼下有脚步声,纷纷从下面上来。他眯着眼睛装睡,从眼缝中看见一个穿青衣的人,挑着一盏莲花灯上来,突然发现了殷公,她大吃一惊往后退却,对后面的人说道,有个生人。下面的人问,在哪儿。青衣人回答说,就在那。说完向殷公指了指。顷刻间又一个老翁上来,对着殷公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殷尚书,他已经睡了。青衣人有些慌乱。老翁对她说,快去把门窗都打开。于是便领着青衣上楼,把楼上的门窗都打开了。过了一会儿,进出往来的人更多了。此时楼上灯火辉煌,就像白天一样。殷公便慢慢坐起。老翁见他醒了,于是出来,叩拜说道,我有个女儿,今夜出嫁,不曾料到贵人前来,没有好好接待,望不要怪罪。殷公拉起老翁说,我不知今夜贵府有大喜事,惭愧没有奉上贺礼。老翁说,哪里哪里,贵人光临,已经很有幸了,还请您上座陪坐。殷公很高兴,答应了。
殷公进楼一看,里面摆设得很华丽。众人见老翁与殷公同入,纷纷拱手以礼。顷刻间笙管鼓乐震耳齐鸣。过了一会儿有人跑上说:“来了!”老翁急忙出门去迎接,殷公也站起来等候。不一会儿,纱灯引导着的新郎进来了。这新郎相貌俊雅。老翁让他先给殷公行了礼,殷公还了礼。然后翁婿互拜,入席。一会儿,丫鬟侍女们一个接一个,送来热气腾腾的佳肴美酒,大家觥筹交错,气氛也热闹了起来。酒过几巡,老翁叫侍女去请小姐来。但小姐过了很久都没出现。老翁起身,自己出去催促。
过了片刻,先进来几个丫鬟,又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殷公猜测是行走时身上的玉佩之类的东西碰撞发出的,接着看到新娘子被簇拥着走进来,整个屋子瞬间香气四散,似乎是脂粉芳香、幽兰浅草。老翁连忙叫女儿向殷公行礼。殷公还礼,见她髻插翡翠凤钗、头戴明珠耳坠,容貌昳丽、神采焕发。
然后老翁命人端来一只金杯,并在金杯里斟满酒。殷公见这金杯的杯口大小只有拇指加食指的长度,杯壁呈半球形,上面似乎雕刻着一只什么动物的尾巴,勾勒出来的鳞片还能清晰可见。与其说是金杯,不如说是小金碗则更为合适。殷公仰头饮毕,感觉到杯口很不舒服,这才发现这金杯的杯口有一圈凸缘。殷公思量着这东西可以拿给朋友们作证,便假称这金杯自己甚是喜欢,夸赞了一番。
老翁先是一顿,继而大笑,说愿意将这只金杯赠与殷公,以表殷公之劳。殷公欣然接纳。于是两人互相敬酒,几回之后,殷公醉了,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不多时,笙管鼓乐渐渐低了,恍惚间,殷公似乎见人们隐约透明,纷纷从门窗退去。再过了一阵,周围突然没了动静,殷公惊醒了,天色已经明亮,但发现自己仍躺在石头上。
殷公以为是夜里做梦,但转身时发现背后一只金杯,正是夜里所见,又记起老翁曾允诺将这只金杯赠与自己,便明白一切确实发生过。
殷公走出大门口,朋友们已经在那里等候了,殷公遂将金杯拿出来给大家看。众人惊讶地询问来历,殷公就把夜里的情形说了一遍。大家认为这样贵重而奇特的东西不是贫寒的读书人所能有的,于是相信了他的话。
后来殷公考中了进士,又当了县令。当地的官宦世家杨某宴请殷公,正聊得兴起时,杨某唤小童去拿一样东西,说是形状奇特、造型别致,请殷公鉴赏。小童去了以后,过了很久没拿来。杨某又令侍者去催促小童,过了一会儿小童来了,但捂着嘴小声在主人的耳朵里说了些什么话,主人立刻眉头皱了起来,但还是挥挥手让他去拿。不一会儿捧来一只木箱子,打开一看,金光四射,是一展金烛台。殷公仔细看去,这烛台侧面雕刻一条盘旋向下的龙。杨某道,这是先父在京时当朝皇上命精巧的匠工监制并赐予的,此烛台融入了西洋烛台的样式,可谓中西合璧、举世无双,也家中最为贵重的物品,层层包裹珍藏已经很久了。如今县尊大人光临才取出来,却少了一只扣在烛台上用来熄灭烛火的盖子,是个金盖。若说失窃,但包裹上十年来的尘土厚积着,实在没法解释。杨某又描述了金盖的样子,说着还向殷公指出烛台上的雕龙断了的尾部,以说明丢失的金盖上应有与之对应的断尾。殷公笑着说:“你那只金盖成仙飞升了。”又道自己有一只金杯,也许能配上。
殷公回署后,立刻命人将金杯差人速送杨家。杨某拿到后,大为惊异:这金杯的一圈凸缘正与金烛台上的一圈凹槽配合,且断尾与龙的纹路也完全吻合,此时整条雕龙刚好完整,似有一丝金光略过。原来这金杯就是金盖。杨某亲到官署感谢殷公,并问金盖的来历。殷公遂将事情的始末叙述与之。这才知道千里以外的物品,狐狸也能摄取到手,但是却不敢最终留在自己的手里。
异史李氏曰:“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是否抄袭大风刮过,众人竞相扒料,真相不得而知。同一件东西,若无烛台与之相配,单独来看却是只金杯,无人知是金盖。同一篇文章,只有原始创作者知晓创作来历。例如,以上故事虽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初衷、目的和立意均不相同,但行文上有相似之处,仍有抄袭可能。可见,在行文叙述大量相似甚至相同的情况下,作品思想层面十分简单的《三生三世》,是否涉嫌抄袭则更是扑朔迷离。但是,原作者一定知晓行文来历,只是众人不知唐七是否知道而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