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曾经的芸芸众生终成一粒尘埃。历史又如一片星空,而那些人那些事最终变成了夜空里的一颗星,抬头仰望布满群星的夜空,总有那么几颗闪耀着,细细凝望着一颗星,记忆的阀门打开了,往事如流水一般涌向脑海。
明朝的王阳明就是夜空里的一颗闪耀明星。
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看到介绍王阳明的部分,令我重新认识了这位心学的创始人,一代圣贤。记得第一次听说王阳明还是在高中的历史书上,当时主要是学他的心学思想,对他本人的了解是不多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多是从内在的精神层面拉开的。幼时的王阳明和我们一样上学堂读书,但不仅局限于读书,他还会与身边的事物相结合。在当时那个内有动荡因素,外有强敌骚扰的背景下,十几岁的王阳明就立志报效祖国。“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而这个动机对王阳明今后的发展和影响还是蛮大的,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
“做圣贤”是王阳明第二个理想,而当时被人们公认的圣贤也就两三个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圣贤”,这个问题在未来的岁月中围绕王阳明很久很久,也对王阳明的影响是很大的。王阳明能载入史册与这个目标是有很大联系的,毕竟不是每个朝代、每个时代的人都能载入史册。
二
在那段静幽的岁月里,王守仁(王阳明的字)一个人静静的思考着世界。如何“格物”、如何“穷理”,“物”的本质是什么,“理”的内涵又是什么……他不断地学习着古人的思想,同时实践着古人的“道”。“十几年来,唯一支撑着他的只有成为圣贤的愿望。但事实是残酷的,多年的努力看来已付之流水,除了日渐稀少的头发,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当王守仁被小人刘瑾陷害贬至一个荒芜之地时,在这里除了荒凉还有寂寞陪着他,不过在这几年中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是英雄,就应该耐得住寂寞。而这也是如今的大部分人所不能及的,因为他们耐不住寂寞,时常出没于各种社交场所:酒吧、KTV、派对等。他们害怕与自己的内心单独相处,不敢直面自己拿贫瘠荒凉的心灵,用酒精麻醉,用无聊语言湮没内心的声音。所以我提醒自己:学会和寂寞做朋友。
现在的我们寂寞或者说有空的时候,我们会做些什么?我想概括的说,两个字,手机。没错,在今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占据了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而手机不能一概而论为良友或损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很多的智能产品都需要用手机作为载体,我们不能阻挡时代的车轮,能做的或许是调整好对待手机的心态吧。
试想一下,如果王守仁没有在竹林中多年的冥思,没有耐得住在荒芜之地的寂寞而去找人消遣,那么结局还会一样吗?同时他上学时就有辩证意识,比如说他所做的这首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拥有辩证的思维使王守仁对朱熹的理学批判的吸收,才能创造出他的“知行合一”的心学理论。
三
那么,什么是知行合一呢。知和行的统一,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因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知和行应如何统一,知和行的关系又是什么。知行合一作为心学的核心思想,也是王阳明思想的最终成果,参透它具有很大的难度。
我想,知行合一可能是说我们的目标或初衷是好的,但我们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个不算正规但有合法的手段以实现。或者说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标,现在所做的符合当初所想的。
知行合一的思想在王阳明重出官场时很好的体现了出来,比如当他担任山西巡抚时,面临着历届官员头疼的问题,就是当地的匪乱。而这些难题在王阳明的眼中都不算事儿。用《明朝那些事儿》中话来说就是:
“领悟了'知行合一'的王守仁不再空谈理论和哲学,因为残酷的现实让他明白,光凭说教和四书五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让土匪放下手中的刀,最好的方法是用火枪。”
最终,山西的匪患平定了。与后面发生的宁王朱宸濠造反相比,前者我认为算是一个热身,因为在平定宁王造反中,王阳明的军事才能以及自身的魄力得到更大的展现,让人震惊。凭借着微弱的兵力,而且作战的大部分还是被宁王部队打散的东拼西凑成的,王阳明展开了对宁王的反击,在绝地里创造希望。为什么是创造不是寻找呢?因为王阳明的身上有光,看见了他,就看见了希望,这就是他的魄力,在战火中能统领一群杂牌部队的魄力。
从王阳明与宁王的作战中看,我认为王阳明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四
心学思潮的兴起也算是对王阳明心学理论的一种肯定,这意味着心学影响了一群人。就算再他死后,他的心学思想仍影响着很多人。所以王阳明也是一个有思想力的人,思想力也是一种力量。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大数据的浩瀚中我们会迷失吗?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舆论成为了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就之前的“于欢事件”不难看出网络舆论的力量。可是,网络舆论所呼应的就一定是对的吗?不一定。
因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有些人开始对信息下手,进行炒作,以博得眼球或利益。或许有些人根本就不关心时事,他们只是利用时事进行炒作,以求红一把。在《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片段是写大风厂事件被一些媒体报道,然后在网上快速转载,短短的一段时间,传播速度快得令人咋舌,同时,有些报道添油加醋,歪曲了大风厂事件的真实情况,不是知情人士根本分不出。
所以说,我认为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三观,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思想力。换言之,思想力也是一种力量。对于问题,我们能够批判的看待,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
王阳明,夜空中的一颗闪亮明星,继续指引后人前行吧,看见了你,就看见了方向。
(注: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