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雨纷纷。每到此时,思父情绪便涌上心头。父亲离世整整十年,十年间,人事多变迁,但思父情结却从未减。
兄妹几人,经常在家庭群里发梦里与父亲相见之事,而我,却鲜少梦见父亲,不是不爱,不是不念,是所有深情都藏在心里那个最隐蔽的角落。每每亲手做一些可口饭菜,就会想父亲如果在,肯定喜欢吃;每次开车出门,就会想父亲如果在,他最乐意坐车出行,看人看景,品尝美食。父亲的英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只能想,可什么都不能做。
对父亲的思念,丝丝缕缕都易现。有次下班开车回家途中,在红绿灯路口,猛然发现前方有一行人,穿着灰色发旧的西装、蓝色裤子,风尘仆仆的往前赶路,他走路的姿势和背影酷似父亲,我的心猛然一紧,眼泪就哗哗流下来,抑制不住的悲伤情绪直往外涌,如果是父亲,那该多好。
父亲于我而言,是又畏又敬又爱。对他的畏惧来自于他的严厉。在兄妹几人小的时候,父亲的严厉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当时在我们家厨房门口墙上,齐整整挂着三个本子,我们兄妹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打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本子写日记,完不成就会招来父亲的严厉批评。家里挨打最多的是兄长,他调皮贪玩,但打对他并没起到多大作用,可于我而言,却产生了恐惧,以至于到了上学的年龄也哭闹着不去。记得上小学那年秋天的一个早上,父亲一手端着小米饭,一手提着大哭大叫的我强行把我送到了村小学。我的不情不愿其实是对父亲严厉的畏惧,担心学习不好也会像兄长那样挨打。在日后,自己为避免挨打,就努力学习,长成了父亲的骄傲。对父亲的敬佩,来自于他对学习的态度和对生活的信心。在村里,孩子的成长是顺其自然或"倒向”的,"倒向”的意思是父母不愿意供孩子上学,早早把孩子放到了田头地尾子承父业。而我的父亲,他的理念是"上学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不上学,就不会有更好的选择。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坚持的。不管家里多困难,他从未放松过对我们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他做过村里的会计,当过村里的村长,卖过菜,打理过生意。不管做什么,他都信心满满,爬过坡、踏过坎,再苦再难他都充满信心,乐观坚持。直到身体条件不允许,父亲才计划回家过颐养天年的生活,但天不遂人愿,还是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对父亲的爱是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出来的,父亲在世时融人了生活的点滴,父亲过世后化成了思念的长河。
回忆似潮涌,平复需要时间。生活在继续,仍需深藏思念,如果父亲在世,他会说:“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必时时挂念”,这就是我的父亲,给我们无限包容、无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