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学渣(高考300分以上的,不要和我争论学渣定义),自从16年8月底随王煜全老师开始关注科技以来,起初是觉得新奇震撼,原来这世上像科幻片中的技术是真实存在或正在研究,有的人正在致力于走出地球、胸怀宇宙,有的人研究纳米技术和基因编辑,极宏大和极微小同样在颠覆我的认知。接着慢慢应用一些学的框架皮毛来说服人一起做事,在向别人宣讲的过程中,对科技发展和科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渺小无知,这一年多“学--宣扬--落地--再学”的循环是思维认知重塑升级的过程,至少我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自己的视野实实在在的宏阔了那么一些。
这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得从原先的世界中走出来,接受新东西的冲刷洗礼,我们常说走出舒适圈,如果仅在自己领域之内的迎难而上,那是刻意练习,可如果勇于踏入完全陌生的领域,那么带来的可能是脱胎换骨,谁能想到我这样的学渣开始了解科技?
自我提升、终身成长是一生的功课,我们首先得知道自己的起点在哪里,对自己了解的越通透,成长的效果就越好,因为所谓选择很大程度在于合适,所有的手段本质上还是探索自身,冥想、反省、记录时间,莫不如是。
不了解自己,别人的智慧无法借鉴,别人的心得无法吸收,充其量就是在海良的投入中有“好有收获”的满足感,可然后呢?你能消化大佬讲的技巧吗?你有演绎践行的场景吗?根基不稳就想学上乘心法,直接后果可能就是走火入魔,这可能就是“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听讲座、上课、读书,却不愿意或压根就意识不到和自己对话,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促成他们行动的是外来的潮流,什么火就跟着干什么,就像吃了太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一样成为体内於堵的垃圾。
最该做的事是明晰什么是自己欠缺的,然后用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来吸收。以我自己为例,从小是学渣,所以理论知识是最大欠缺,全靠读课外书学习,从武侠小说渐渐的向严肃书籍转移,与之相对的是我比较擅长在行动中学习,也就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的针对性学习,所以对于我来说,从学渣到科技爱好者,并没有什么无法逾越的鸿沟,马上行动,跟身边能深聊的所有人讲科技,遇上问题再回过来学习,再需要学习就读论文以及和领域高手请教,这样的有效之处在于,我的学习全部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问题解决就是成绩,善用时间就能落在实处。
而大多的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走出来,理论知识比我深厚百倍,欠缺的是实操历练,所以最有效的提升途径是心要落地,踏踏实实的做事,做好小事,做好细节,而不是还每天都在输入知识,输入输出严重不平衡,怎么可能有成绩?
成长途径是不是有效,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判断标准:你做的事是不是有难度?我每天读得到或论文,还有写作都是属于自我挑战式的逼迫,而链接、宣讲、整合资源是我做起来得心应手的,经常难受才能构成挑战,才能有效进步。如果你每天读书学习觉得很轻松,那么说明还是处于学生状态,并没有完全进入或是潜意识里就在抵制自己的社会身份,没有改变,哪儿来的进步?
人和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效率也差很多,如果你觉得过不好生活,多半是不清楚自己的起点,没有最合适自己的成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