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观后感
音乐篇
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便喜欢上了,回来尝试自己录了下来,算是这部电影送我的一个小礼物吧~(蓝色字体为链接,点击试听)
第一次响起这首歌旋律的时候,是在冈仁波齐杨和蓝天告别之时,短短几天的相处,彼此从相识相知再到相惜。
蓝天问杨为什么一个人,杨说“怕别人给我添麻烦”,当他反问时,蓝天的回答却是“我怕给别人添麻烦”,一种甜美却忧伤的情愫在两人间慢慢晕染开,直到最后蓝天不怕给杨添麻烦,而杨也不再觉得蓝天是个麻烦时,两人却面临分别。
杨此去将面临什么,彼此都心知肚明,蓝天把相机给了杨,说“那就是我的眼睛,你带上它替我去看我到不了的地方,我在拉萨等你,你一定要回来把它还给我!”
这场分别,可能是一次简简单单的离别,却也很可能是今生最后一次的诀别!
音乐想起时,我莫名流泪了,瞬间被曲子击中。
文字篇
《七十七天》取材于真人真事,一句话概括,主人公(杨)在无补给无支援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七十七天横穿西藏羌塘无人区的一段经历。情节简单,风景空灵壮美,可我看后心生涟漪,五年前自己也曾穿越藏北无人区,那时的记忆瞬间心底泛起。
高原的凶险
看着杨在苍茫大地上的孤影,老队长的话呈现在屏幕上,也同样回荡在我的心里,一个人只身横穿羌塘无人区,他将面临什么?
雪域高原上恶劣多变的气候条件,首当其冲便是高寒缺氧,一场普普通通的感冒都可能会要人命。想起自己当时最平常不过的小感冒都头痛欲裂,鼻腔充血,浑身乏力,而我还是在食物、药品、水源充足的情况下依然心怯,当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如果2天后仍无好转,只能一个人订机票回家。
记得当时一行人中有位五十多岁的大叔,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亲历这趟阿里无人区的穿越,他可是提前写好了遗书留在家里,在他心里这是他今生最后一次到西藏了,年龄越大风险越高,而他又是如此痴迷这里的风景,所以他抱着视死如归却势在必行的决心,提前几个月就督促我们一行人好好喝红景天,以便提高身体携氧能力,增加高原耐受力。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单单一个高反都如此心有余悸,更何况主人公 杨 要面临的还有暴风雪、龙卷风、雨季泛滥的洪灾,长途跋涉的饥饿与疲惫,最要命的是无人区里的野生动物:雪狼、棕熊、秃鹫以及落单的野牦牛,而在无补给和支援的情况下,他还将面临水源、粮食、药品的匮乏…
记不清我们当时驶入无人区的第几天,就遇到一匹猎食的雪狼,它在我们车前二三十米的地方从容的慢走着,虽不主动袭击却也不漏怯色,当时的我兴奋过后还有些许后怕,哪怕仅仅是匹孤狼,而杨所要面对的却很有可能是群狼!
仅仅在影片的开头,我脑子里闪过杨的可能性就有病死、饿死、累死、摔死、冻死、渴死以及被野兽吃了等等,我永远无法理解狂热户外爱好者那种为了自由挑战自身极限的行为,好好的日子不过咋那么想不开,为什么非要去寻死呢?
即使我也爱刺激,但每次的潜水和跳伞都是在确保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只有真正接触你才会清楚的知道,但凡热爱极限运动的朋友,都不是no zuo no die的亡命徒,恰恰相反,他们每一位都足够尊重生命,在充分了解可能面临的危险和应对措施之后才会慎重的做出选择,实打实的以命相托,只谈生死,不玩儿虚的。
虔诚的信仰
提到信仰,脑子里的刻板印象,一定是关于宗教的,直到看完电影才发现自己的狭隘,信仰也可以是自己心中的执念,可以是为了自由,也可以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喜爱之情。
蓝天在冈仁波齐为了拍星空摔残,杨为了心中的自由而决意横穿羌塘,不顾生死。那样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执拗,不也是另外一种虔诚吗?而相似的人总会相遇,无需多久便能相知,继而相惜,正如杨看到照片里曾经非洲大草原上那个健康阳光的蓝天,正如蓝天看见杨焦急时间不够而贴出的拼车启示。
而关于宗教的信仰,我第一次感受到那份全心全意的虔诚便是拉萨,在拉萨的城里以及去拉萨的路上…
信徒们用身体丈量土地,用手串细数流年,用转山的足迹赎清过往的罪恶,用合十的指尖换一个美好的来生。
第一天到拉萨的早起我们是为了日出,到街上后发现人已经很多,转经的,朝圣的,而他们每天早起诵经几十年如一日,从老人到小孩,眼里透出的心无旁骛,哪怕游人投来再惊异的目光,视若无睹。
在我看来拉萨最大的特点并非佛教圣城,而是在宗教色彩的外衣下各类人群都混迹于此所形成的鲜明特点,从伪小资到真佛徒,从抛弃家业四处游走的拉漂到历经世事看破红尘而在此定居的小老板们,从无病呻吟的文艺青年到追寻自由徒步骑行穿越无人区的极限爱好者。
我从来不相信一个心术不正坏事做尽的恶人到一趟拉萨就能涤荡灵魂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也不相信一个心浮气躁遭遇一点点挫折的小青年来拉萨逃避现实发几张朋友圈矫情下就能从此实现梦想逆袭成为大好青年。
我只相信内心坚定的人,比如蓝天,哪怕摔到绝望,也要自己努力开车,摇着轮椅重返冈仁波齐;亦如杨,精心准备了两年,不及上天一次玩笑的愚弄,哪怕装备丢失,也要重返拉萨补齐装备重新出发;
我只相信确有慧根通晓佛性的真佛陀,正如大众既心疼又崇拜的心灵图腾——仓央嘉措,哪怕历经世态炎凉,跋涉万水千山,所到之处皆是道场,一蔬一饭即是修行。
心有所仰,便是信徒,无关地点,无关形式。
质朴的达瓦
影片虽取材于西藏,却未涉及藏区的过多民风,而对于一个在西藏待了半个月的客人来说,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便是与达瓦师傅接触下来的那份质朴与纯粹。
太多的文字已经把质朴这个词渲染成了原始未开化或者落后贫穷的粉饰,可达瓦师傅的那份质朴就是质朴的本意,天真自然,心无旁念,不矫饰。
他并不贫穷,就是他开着他的大奔奔带我们穿越阿里的,热情好客与彬彬有礼的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他黝黑的皮肤反衬出那口白花花的牙齿,笑起来的时候像个大柿子,爽朗的笑声超级有穿透力。
我们一路向北一路高歌,他那把五音不全的嗓音飘向四野,你却觉得很好听,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真正能打动人的歌声无需技巧甚至都不需要音律通全,只要能够感染人!当欢歌笑语从一个冷冰冰的成语变成身边的氛围时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每次有人谈到达瓦师傅那黑黑的皮肤时,他都开心又自豪的说道,我们皮肤黑可是心不黑,然后骄傲的竖起大拇指对别人说,我是这个,好人,我不害人的,你们外面的有些人又白又漂亮,可是心里不干净,他们不好,佛祖不喜欢的,然后拍拍胸脯认真的说道,我是好的,我不是坏人的。每次我们听完都哈哈大笑,一边笑着一边点头认同,他聊天的时候像个孩子,坦率真诚而又郑重其事,而一路上的吃穿住行为我们打点好一切,成熟稳重又靠谱。
那样的一片净土,那般可爱的达瓦们,只盼着他们平安喜乐,晚一天被俗尘的喧嚣侵扰。
摄影篇
那么凶险却让无数人神往的地方,自有它的绝美与震撼,群山草甸的苍茫大气、高原湖泊的空灵壮美、地球之巅的雄壮霸气、湿地盐田的秀美俊逸…
原谅我苍白无力的语言,于此分享5年前我在藏北拍下的美好:
后记
户外运动,量力而行!
徒步、骑行或越野,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总有一处人迹罕至的绝美静候你的亲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