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沃特自杀的原因,真的不想执着于那句“The dog it was that died. ”,去做一个善恶之分,去猜想男主人公会不会存在的心性之变。
因为我始终相信,沃特的死不是嫉恨矛盾中的报复,不是无言的讽刺,而是沉默燃烧的爱,是最后的抗争。他用自己的死给了凯蒂一切她想要的,自由,名誉,友谊,亲情,甚至给了她选择庸俗快乐的权力…
“一个男人深深地爱一个女人,并非意味着他就希望下半辈子和她共同度过。”这是查理在欢愉过后,凯蒂渴求依靠,关系面临改变时的托词与借口。但作者借卑劣的他说出这句话,似乎却在为一直沉默的沃特正名。他身体力行。
“我太愚蠢了。”他说,“我想告诉你我爱你胜过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可是我就是开不了口。”
这是奉献一切的爱。这是他送她的,不存在于欢乐、苦痛、修道所、或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中的,只活在人们心中的安宁。
他只愿她安宁。
但这一切都无所谓。她也许会忘了他,他们的女儿也未必会知晓这一切,甚至她的女儿未必也是他的女儿。可那又如何,在这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依然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
他让我想起呼啸山庄,想起希斯克利夫那同样超越世俗的爱,不倾诉表达,可还是那么令人动容。
所以我始终相信,人性和爱,“不是忍冬拥抱荆棘,而是荆棘偎依忍冬。”】
…
记得这是今年五月份,在看完《面纱》后一时之间情难自已,写下的一小段感概。从Mrs. Craddock到《月亮与六便士》,再到这部《面纱》。毛姆对于人性的探索,对于善恶的吹毛求疵,对于爱情的转化与质疑…都令我深受启发。而就像当时看白银时代、万寿寺只用了一个月,再到寻找无双却过了半年一样,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礼拜二午睡时刻只用了几个星期,梦中的欢快葬礼却也留到了好长时间以后…我读书的原则,特别是读到心仪的作家,一定不会一口气把他的书都读完。而是会区分昼夜,放缓四季,拉长战线,在漫长时光里慢慢回味品尝。所以这部在列表存在已久的《刀锋》,在过去大半年后的近期,在这零下二十度的日子里,才被我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
但读完的感觉,却是深深地失望。
作者于其中似乎塑造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拉里。出身中产阶级的他,视活泼漂亮的未婚妻、富二代好朋友以及一心提携他的长辈们为无物,因担任飞行员期间目睹朋友的逝去,而走上一条不归路——他舍弃一切,醉心求学,打工兼职中游历欧洲甚至远度印度,只为寻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一种坚定的信仰。
小说情节流畅连贯,穿插其中的毛姆式冷嘲热讽也总让人忍俊不禁之余留下深刻印象。
“我懂得,最容易办到的事情莫过于以坚毅的精神迎接降临在别人身上的苦难。”
“你放弃他是为了一颗方方正正的钻石和一件紫貂皮的大衣。”
“大多数人在恋爱时,会想出各种理由来使自己相信,只有为所欲为才是明智的。”
“对于格雷的巢穴即书房的配置,他受到了慕尼黑阿马连堡宫一个房间的启发,除了其中没有地方放书之外,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
…
但行文技巧与叙事方式的娴熟,远无法改变我对这本书的观感。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毛姆一厢情愿的塑造了一个他心中完美的人,且用了文中其他一切的人作为他的绿叶与衬托。以至于通篇读下来,似乎只看了这样一句话——精神生活至高无上,追求真理通往幸福。
这就无疑陷入形而上学的怪圈,变成令人反感的说教了。
虽然“剃刀锋利,越之不易”,越过现实生活与世俗束缚,需要自身拥有斩断一切的勇气,宛如越过刀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值得尊敬与钦佩。但这一定不是唯一的通往“天堂”之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小资产阶级或是中产阶级的自我满足而已。甚至令我想到了“何不食肉糜”。
明明安于平凡生活的人很美丽,有着坚定追求一步一步前进的人也很美丽,为了亲人爱人挣扎沉沦的人同样美丽…因为未必真理只有说出来才叫真理,未必意义只有游历学习才能得到,未必问题只有舍弃一切超脱一切才能解决。想起那句“世界上的每一条路,都通往人类的居住地”。精神生活很重要,但只有这种舍弃一切式的、自我牺牲式的、不沦陷于任何一段关系中的人生,就算是高尚吗?才算是高尚吗?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舍弃谁、放弃谁,拒绝好意来当做荣耀满足自身呢?这样的人就是比芸芸众生高出一截吗?比芸芸众生高出一截又真的就好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看星空烂漫是有价值,站岗执勤同样有价值;醉心学术值得尊敬,种地卖菜也值得尊敬。世间幸福千百万次不可描述,世间如意法千万种,超脱与沉沦,伟大或卑微,灰尘或辉煌、追寻或停止…只要无怨无悔,其实已经都走在了相对于我们自己这个个体的正确道路上。
一切都终将浑然一体,就像水溶于水中。
所以别了,拉里。愿你散尽家财,在纽约做个好的出租车司机。愿你的伟大只有你自己知道,而你的禁欲只有风流的毛姆才能想到。你的故事被万千个如我这般的芸芸众生看到,却也只能是看到——我们将不会理睬你,因为我们固执,我们俗气,我们自顾自走在追求自身幸福的路上,而对于我们来说,能看到的“天堂”,是微小幸福的共鸣与融汇,是普通个体点滴努力下的世俗迁移与进步,也是时代的阔步向前。
每一段人生不需要道德绑架,也不能被绑架,就像人们如果特别喜欢一颗星星,也从来不需要以讨厌甚至想要摘下月亮,来作为定义这片浩瀚夜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