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习雾满拦江的第六天,前面的几篇文章,一边阅读文章一边总结,雾的文章有其自己明显的框架特点,但文无定法,他也在保持特色的同时,适当的变换下写作方法,也很让人眼前一亮。
1、有时简单的结构,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再读《人生的四个等级》这篇文章时,忽然眼前一亮,本文结构简单,叙述简单,套路简单,就连道理的阐述也简简单单,让在繁复的生活中,不由得产生一种轻松感。如:
“(01)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 对有些人来说,最沉重的心灵枷锁,莫过于经济的枷锁,财富的枷锁,金钱的枷锁。 人生而平等。但对财富或金钱的不同观念,却把人拉开了等级,分开了层次。
简短的一段,开门见人的告诉人们,人因财富和金钱,而分成了等级。
(02) 春秋末年,越国有智谋之士范蠡,协助卧薪尝胆的句践,灭亡了吴国。而后他说,句践这个人,不是能与之共享富贵的,于是泛舟而走,隐于陶地,经商为生。人称陶朱公。
陶朱公经商,别开生面,与众不同。平常人都是雨天造舟,旱时造车。因为雨季舟船好卖,旱季车辆好销售。但陶朱公却是雨天造车,旱时造船,人们都讥笑他不懂市场。
但雨季说停就停。雨一停,人们出行就立即需要车辆,众人急忙停止造船,转过来造车。可是陶朱公已经在雨季时造了许多车辆,就立即销售一空。 同样的,别人都在旱季时忙着造车子,现造现卖,来钱很快,只有陶朱公在造船。可是雨季突如其来,大家再急忙去造船,没等把材料备齐,陶朱公这边已经把市场上的钱,席卷一空。
看似违背常理,实则快人一步,陶朱公迅速暴富。
他说,我并不需要钱,但却赚到这么多的钱,这不是我的愿望。让我们把这些钱,都分给穷人吧。
陶朱公散尽家财,但由于他经营模式总是抢先一步,没多久再次暴富。 陶朱公第二次散尽家财,但又一次的迅速暴富。
无奈之下,他只好接受了富翁的宿命。
——象陶朱公这样,有一个善于经营的头脑,能够驾驭财富,获得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最上等的。
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结尾得出一个道理,即人生等级的最上等。没有对比,没有引用,直截了当,简单粗暴,清楚明了。
(03) 陶朱公生了三个儿子。
小儿子生长在富贵之中,自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后优游度日,花钱如流水,动辙一掷千金。
两个哥哥斥责他不务正业,沦落为花花公子。
他回答说:你们说的不对,钱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我比你们两个高明的是,我钱花掉了,问题也解决了。而你们往往是钱花了,问题还在,甚至更严重了。
陶朱公评价说:知道用钱解决人生问题,并能够做到,你这个算是第二等人生。
寥寥几句对话,直接道出人生的第二个等级,过渡自然,毫无啰嗦之语,多余之笔。
学习雾满拦江的第六天就连钱都解决不了。 他这算是第三等人生。一句话,一件事,直接给出答案,人的第三等级。(05) 陶朱公打算派小儿子,去楚国营救二儿子。
大儿子听说了,说:我是家里的大哥,二弟出了事,正是我去营救他的时候。三弟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个好吃懒坐的纨绔子弟。请你收回成命,派我去吧。
陶朱公说:如果派你去,你二弟必死无疑。
大儿子愤怒了,说:如果父亲不派我去,我立即自杀在你面前。 陶朱公无奈,只好说:你一定要去,我也无法阻止。但你千万要听我的吩咐。你带三千金,到了楚国后找我的朋友庄生,请他出面营救。无论他怎么吩咐你,你一定要听他的话。
大儿子道:父亲放心,我会遵循你的吩咐的。
(06) 大儿子去了楚国,找到庄生,发现庄生家里一贫如洗,顿时失望到了无以复加。但还是硬起头皮,按父亲的吩咐,取出三千金,把父亲的委托告诉庄生。
庄生说:好,钱放这儿吧,你现在马上回楚国,不可片刻停留。
大儿子疑心庄生根本没有办事能力,想支走他吞掉三千金。就留下来,继续找门路营救二弟。 可是他不知道,庄生虽然贫寒,却是楚王最信任的智谋之士。他收下三千金后,就入宫对楚王说:大王,我夜观天象,主国内必有大灾。除非大赦狱中死囚,否则难免大祸。
楚王说:好,那就宣布大赦死囚吧。 陶朱公的二儿子,就这样逃脱了死劫。
(07) 听说楚王大赦死囚之事,二儿子气恼的一拍大腿:哎呀,我二弟天生好运气,遇到大赦,根本就没事儿。只可惜了那三千金了。
庄生这个穷鬼,他凭什么轻松骗了我三千金?拿我当傻子吗?
不行,我得把钱要回来。
于是大儿子再去找庄生,说:我二弟福大命大,命不该绝。楚王大赦死囚,他已经没事了。上次放在先生这里的三千金,请先生还给我。
庄生大为恚怒,把三千金还给陶朱公大儿子后,就立即进宫,对楚王说:大王为苍生着想,大赦天下,这是大善。可是有个叫陶朱公的,他二儿子杀了人,关在牢中。现在市井纷纷传言,说是大王之所以赦免死囚,是陶朱公派人营救儿子的结果。
楚王听了,笑道:这事好办。我们不妨先杀了陶朱公的儿子,再行大赦天下,谣言自然就止住了。
庄生曰:大王此举,善之善者也。
(08) 大儿子带着二弟的尸体,垂头丧气回家了。
全家人恸哭出迎,只有陶朱公笑着迎出来,说:如果派你三弟去,就不会是这样悲惨的结果了。因为他不是象你这种,为了钱而惹出问题来的人。
为了钱而惹出人生问题,这个叫蠢,是最末等的人生。
为了得出,何为末等人生,作者在此用了一个稍长的连贯故事,四个小部分,围绕一件事,大儿子在四个不同场景的做法,结尾处来说明:“为了钱而惹出人生问题,这个叫蠢,是末等的人生。”
第三人称手法,只讲故事,不言其他。(09) 不是一家人,却进一扇门。陶朱公一家朝夕相处,却各有各有人生财富观念。
四类不同财富观念的人,现实生活中呈正态分布,我们都曾遇到过。
第一类,善于驾驭财富的人,这类人拥有清醒的思维,睿智的头脑。他们洞察人世真相,行事依循规律。哪怕他们生而贫寒,也会逐步稳进,掌握财富。相反,不属于这类的人,纵然是捞到了盆满钵满,但最终,也会回归他们原来的位置。所以你会看到有人于贫寒起家,有人从高处跌落。外界的环境固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在内。
第二类,知道钱是用来解决人生问题的,砸钱时不会手软。这类人其实比例也不大,有些市脍型的爆发户人士,自以为财大气粗,动不动就用钱砸死这个,用钱砸死哪个,但这类人并不具有区分哪些事情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哪些不可以的能力。所以这类人本质来说,其实是第三类。
第三类是会惹出钱也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的人。这类人往往意识不到,经济生活并非是人类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情感生活,在这个范畴经济规律是非常模糊的,为了爱的人,人类会做出非常不经济的选择。以及法律及规范之内,在这里经济规律或是减弱,或是完全被抵消。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人,就会犯下连钱也解决不了的麻烦。这类麻烦,是许多人面对的真正麻烦。
第四类人生,是媒体社会新闻的宠物,有了他们才有了新闻。因为他们会把金钱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为了钱而不择手段。这类人轻焉者闹得沸沸扬扬众叛亲离,重焉者进了监狱吃牢饭。就比如我有个做警察的朋友,跟我说起这么一起事:有个人去菜市场买菜,因为两毛钱,与卖菜老板发生争执,争执到最后双方动刀,结果一个轻伤害一个重伤害,人活到这份上,岂不是昏了头?
现代人说财商,说理财,无非不过是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平等的人生,被拉开不同的等级。
我们需要有对财富的清醒认知: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避免那些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决不可以因为钱生出问题——牢记这个原则,你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与心灵上的双重自由。”
最后一部分,分类对四类人进行分析,最后一段得出结论,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行文结构很简单,全文只有一个简单的贯穿始终的故事,分类别用小故事介绍一种等级,最后一段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
逻辑上,依然遵循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只是刨去了各种对比,事例,道理,归纳等论证手法,原来洗尽铅华,最简单,最朴素,才是最有力的道理。
2、选用第三人称,添加适当的对话。
①记得上学时,老师总喜欢说:写作文,用第一人称我,或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感情真挚。所以,我们在叙述故事时,总喜欢我说,你说,偶尔也会出现他说。
读了雾的文章后,才发现,雾基本都用的是第三人称,因为要用事例论证,但雾不会用:他说,她说,或它说,这些代词。雾的很多故事,都是直呼其名,这种有名有姓的讲故事,给人一种真实感,让人觉得这就是真真实实发生的故事,事例本身就已经影响到了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②雾的故事里,有很多对话情节。
其实这样也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在对话里,通过语言,神情,语气的描写,让人物更加形象,丰满,有血有肉,让读者很容易被故事吸引,很快走进故事里。
而我们一般在讲故事时,基本都是作者一个人的独角戏,通常都会写成,朋友说,朋友的老公说了什么,那谁谁谁说。
这样无法调动观众的热情,当然免不了就要被冷场了。
学习,继续,
议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