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
应该教育孩子成人后怎样自我保护。
——让·雅克·卢梭
人生而自由,
而儿童自出生以来便被拘束在襁褓之中,
再长大点被拘束在婴儿床与婴儿车之中,
再长大点被拘束在幼儿园和家里的四面墙壁之中。
许多家长们认为「自然、社会是危险的」,便舍不得将孩子置于其中,生怕自己孩子受了一点伤害,便从小把孩子置于一个绝对安全的、绝对舒适的、由自己高度控制的环境中。
小时候是襁褓、婴儿床、婴儿车,长大一点是幼儿园。
可是,
「自然界是危险的、充满着种种险恶的,社会也是危险的、是充满着各种艰苦与困难的」。
而 「在这绝对安全的、舒适的、家长高度控制的“温室”中长大的孩子」 可以适应这个 「危险的、充满着困难的世界」 吗?
事实证明,
在动物园里出生到长大的狮子无法适应他本因称王的非洲大草原,
被人类隔绝的各种物种也被驯化为家畜。
(拓展阅读: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6-07/12/c_135506465.htm)
智人生于自然,智人文化始于社会,
可现在却想用书本、用幼儿园的四面墙壁将儿童与原始的自然、与根本的社会隔绝开来。
在生理学上关于免疫力的论述中,将人体的免疫力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通俗的来讲,
「非特异性免疫」就是对所有细菌、病毒的「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就是我们口中得过某种病便不容易再得的「抵抗力」——比如说得过水痘,体内形成了对水痘病毒的抗体,就不容易再得水痘。
儿童通过在可控的环境下注射疫苗、或者经历过这个疾病,「特异性免疫」便让孩子获得了抗体,长期受益。
对病毒的抗体,来自于儿童「生理上的特异性免疫」,帮助了儿童的「生理发展」;
同样
儿童也需要的「心理上的特异性免疫」,来帮助儿童获得「心理发展」——心理的成长、人格的成长、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
卢梭说:可是,我所说的那些残酷的母亲,他们的做法却完全不同:她们把孩子曾经在温柔舒适之乡,这实际是在给他们准备苦难;实际上是在把孩子身上的毛孔打开,让各种各样的疾病侵袭,使他们长大后的时候,成为这些疾病的猎物。
卢梭说:通过了这些考验的孩子便获得了力量。
卢梭说:要孩子在抵抗青年时期的痛苦,就必须在他未遭遇这些痛苦之前先把他武装起来。
中华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若是希望孩子得到健康的身体,就让孩子到户外去运动、到大自然中去打开自己的毛孔——
让阳光照射再孩子身上,让紫外线激活他的皮肤分泌黑色素;
让雨点和水汽打到他的皮肤上,让皮肤的粘膜隔绝那些细菌;
让风带着灰尘上的细菌吹入他的呼吸道,然后再被他咳出来;
让空气中的气味激活他的味觉;
让斑斓的色彩刺激他的视觉;
让草石木激活他的触觉;
让运动激活他的体觉;
让他变得不那么弱不禁风。
我们若是希望孩子得到健康的心灵,就让孩子到社会中交往、到玩伴的聚会当中去打开自己的心灵——
让他知道「我哭了,我希望别人来安慰我,我也需要去安慰那些不开心的孩子,但是这一次没有人会来安慰我,因为做错的是我」;
让他知道「我和好朋友打架了,虽然我很难过,但是如果我想继续跟他一起玩,我就要向他道歉」;
让他知道「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每个家庭有不同的习惯,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让他明白「这一次摔倒了,妈妈不在身边不会扶我起来,我必须自己把衣服弄干净」;
让他知道「我的好心被拒绝了,我很难过,但是其实这也没什么」;
让他知道「对门的阿姨很好心,但是也有一些叔叔阿姨很坏」;
让他知道「我们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我们只是住在这的房客之一」。
当他被这块石头绊倒过,那么下次当他看到这块石头,他就会跨过去。如果看到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石头,那么他就会格外小心了。
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危险管理」的能力、需要经历可控的危险来建立「安全意识(危机意识)」,需要提升应对困境的「逆商」。
当他经历过这些危险,他便增长了、成熟了,下次看到这样的东西便小心了。
当他难过、当他遇到了情感的挫折,他便能应对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了,变得更坚韧了。
通过这些,我们便建立了孩子对危险、对困境的「特异性免疫」。
小时候,他摔倒了,他爬了起来,慢慢的,他学会了走路。
成年后,他摔倒了,他爬了起来,他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