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告诉我从来没有体会过患得患失的感觉,我对她说,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喜欢过一个得不到的人吧。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明明心里知道不可能,但就是舍不得放弃。就像《忠犬八公的故事》中的小八,明明知道教授已经不会再回来了,却仍然等在原地。
小八遇见教授就像是早就被命运安排好的,教授抱起小八时,是他选择了小八,同时也是小八选择了他。
从相遇的那一天起,他们的生命就注定有了交结。
从此以后,每天下午五点钟小八都准时等候在车站外,伴随着周围的人来人往,静静地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会迟到一分一秒。
车站附近的商家也会偶尔送给小八一些食物,以此表扬他对于主人的赤诚。小八就这样在周围的关爱中年复一年的长大了。
但是小八有一个怪癖,从来不肯捡球。教授的友人道出了缘由。
“等有一天他会给你捡球的时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理由。”
谁曾料到,这个特殊的理由竟是教授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那天的小八格外反常,既不跟着教授去车站,还破天荒的第一次为教授捡了球。或许他是为了挽留主人,抑或许是为了愿主人一个夙愿,旁人只能猜测。
教授走了,留下小八每日痴痴等在老地方。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或许是世界的沧海一粟。但却是一只狗的一生。
小八用尽余生的力气,去等待它的老朋友。
影片的最后,当小八立着垂老之躯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三毛的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送给小八。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我哭到不能自己。既因着小八的离开,也为着它终其一生的等待也没能再见教授一面。
爱与被爱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强大到在毫无希望的前提下仍然可以不计后果的等下去。
钱钟书先生在结婚时对杨绛先生说,“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而钱先生去世以后,杨绛先生说:“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两个人最美好的相处模式是相互融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相互依扶,彼此陪伴。
当其中的一个人离开之后,留给另一个的还有过往和美好的回忆。
小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八不知道教授已经不在了吗?我想它是知道的。
小八是为了出名吗?当然不是。
对于小八来说,等待教授就已经成为了习惯。它习惯了下午五点钟看着教授从拉着鸣声的车站出来,同它嬉戏着回家。
直到有一天,在车站的小八再也接不到自己要等的人。那便选择守在原地,即使十年后,它已苍老的挪不动双眼,却依然像一尊雕塑般目视前方。
因为我怕万一哪天你回来却找不到我了,所以我不能离开。
因为我没有等到要来的人,我怎么舍得离开呢?
即使等待就像是在机场等一艘船这般的零概率事件,我也绝不放弃,只因着,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