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来,只要进了厨房的人,就不敢说自己在家地位高,在厨房还有底气的厨男厨女,把做饭当作爱好,修身养性,献爱心,这个境界,真不能是一般厨房主事人的了。
在厨房的江湖里,只要成为家里的主厨,就天然被动了,不进厨房的人,既当旁观者,还是低级评论员瞎叨叨的食客很普遍;身在厨房的,既出力、出汗,最终被逼得气急败坏,不思进取,消极怠工,家庭菜品永远老三样,要变花样就靠外卖或者预制菜品,这样的主厨也更多。
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只要家里人不在,主妇或厨男,基本是不做饭,甚至不吃饭,家里主厨是为家庭成员而存在的,家里的食客和主厨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厨房产品的质量和状态,这一点,太日常,往往被忽略,可每个任性都有代价的。
单位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都想有单位食堂,但主要领导就是不同意,原来,他曾经在两个任职单位开办过食堂,都是半年后,甚至是三个月后,牢骚声越来越多,主要是众口难调,各种嫌弃,以致采取各种办法,投入管理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吃饭的人越来越少,吃一堑长一智,费神费心不落好,干脆不办,这样处理厨房事务,自然招人恨啊。
有个领导朋友尝试了一个新办法,单位开设自助食堂,每天,轮流值班的两个人,负责给大家做饭,可以邀请同事临时帮忙,采买食材的事,结合单位业务,外勤人员负责。
四年下来,饭桌上,从来没有人对饭菜说三道四,只有赞美和鼓励,饭菜质量越来越好。这个厨房管理的效果,可能就在于人人参与,人人既是主厨,也是食客,角色随时在互换,为了不被恶评,自己先体谅宽容别人,同时,努力精进厨艺,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
家庭厨房,正因为厨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常年经月,绵绵无期,处理不好,累积下来,恼人。
厨房主事人的积极性,还在于和食客的关系,以及互动,杨绛引用过一句话,“荣誉培育了艺术”,套用在厨房,应该是“赞美培育厨艺”,赞美是美德,赞美才能把主厨内在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责任变成爱好,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刚工作时,领导说起一位老同事的绝招,他老婆进厨房做饭,他就在厨房门口给老婆读《读者》,他老婆非常开心的做饭,两口子从来不红脸。他调走好多年了,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应该不会差吧?
对付家里的主厨,你的绝招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