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八是我们村最重要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就在这一天。究竟传承于哪一朝哪一代已不可考,反正最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
离古庙会还有三四天各种卖小吃的,卖瓜果、卖儿童玩具的就早早摆上摊,占好了位置。最抢眼的是那几家卖羊肉汤的,早早搭起了羊肉蓬,支起大锅煮起了羊肉,满街都飘起了羊肉略带膻味的清香。
古庙会唱大戏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我们村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今年请的是远近闻名的临汾蒲剧团。村里有这样的习俗,庙会期间,请亲戚,接闺女到村里看戏,也不做饭了,浓浓的、泛着雪白的羊汤端上一锅招待亲戚和出嫁的闺女。村里在外工作的人,百忙中也会抽空回来,陪陪老人,会会亲戚。
村里领导也会为了表示亲民,在庙会期间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会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送上红包,年龄越大越多。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汽车,来看戏的人也都开车来,村里特意修了临时停车场。到了晚上,四周邻村的人也会来看戏,村里的戏院里人山人海,没占到座位人就站在四周,看得十分开心。小孩子更像脱了僵的野马,满场乱跑。
这就是我们村的古庙会,庙早就不存在了,但庙会还在继续,它体现了浓浓的乡情,加深了醇厚的亲情,这是村子殷切的召唤,这是流浪在外游子的根。它就像风筝的线,始终牵着游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