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平乐》正在湖南台热播。作为热衷历史剧的我,不由兴起,追起剧来。
刚看时,颇为不耐烦,感觉剧情烦琐,进展拖拉,没有跌宕起伏的波澜,实在不是太好看。远不如正午阳光以前制作的剧,如《琅琊榜》《伪装者》等,《琅琊榜》我看了九遍,第一遍被高潮跌起,悬念纵生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第二遍被人物性格所吸引,第三遍我着重看的是演员真实而又生动的表演,被胡歌、王凯、王鸥、刘奕君、吴磊等众演员们的演技所折服,深深沉浸在演员们的表演之中……即使看了九遍,亦津津乐道,言犹未尽。
可同是正午的剧,同是一众名演员,为何却吸引不住我的眼球呢?我忍住心中不耐,继续往下看……
看着看着,我忽然顿悟:《琅琊榜》中剧情、人物完全虚构,当然可以天马行空,自由自在,随意杜撰,而《清平乐》依托历史,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想要警醒世人,还想要创设一个比较高大上的氛围,其实着实不易。换句话说,《清平乐》他的观众应该更高级,也就是说,他的观众文化层次、审美水平应该更高,因为他不是肥皂剧,让你看完之后一笑了之,而是让人回味无穷。
单单是剧中的一众人物就让人不敢小觑。《清平乐》中两条线并行,前朝与后宫初看似毫无关系,实则紧密相连。前朝中,提到这几个名字就让人眼前发亮: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苏舜钦、蔡襄、司马光等,在我们面前铺开了一幅宋朝诗词文化的巨幅画卷,让人惊叹不已。特别是范仲淹,剧中把范仲淹刻画得德才兼备,文武全才,既是一个诗词大家,又是顾全大局之一大政治家。看罢,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于是,静坐细思,让我不知不觉间打开历史的画卷,再次浏览范仲淹的诗文,重温范仲淹的满腔热血豪情。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读罢诗词,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范老的生平: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后苦读及第,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边防,后发起“庆历新政",改革失败后又遭贬。最后逝世后谥号“文正"。
《清平乐》一剧中把范仲淹刻画得能文能武能商,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又心忧天下,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一心为民,心系天下。诗词歌赋也体现了他的一生抱负。随手拈来,让人看得心潮澎湃,一腔热血豪情,好似回归到那个年代。在范仲淹与狄青的一段对话中,就体现了他的思想,如,他说道,“武"字,上为“戈"下为“止",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停止杀伐。是啊!为了让人民获得和平安乐的生活,他才会“屯田久守"。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让人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
忍不住拿起笔回忆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没想到,竟还能背诵下来,默完,辍笔再看《清平乐》,静心,重温历史,仰望范仲淹的高风亮节。
写在文后:
开学以来,因为住校,因为上课,没有时间来追剧,到了星期天回到家,一下子就追到零点,心中说:不早了,睡吧!明天再追。可却依然不舍得放下遥控器。是啊!在生活中,不是只有诗与远方,还有许多的无可奈何,连皇帝和范仲淹都不能在生活中恣意淋漓,我辈更是不能超脱世俗的羁绊。生活就是生活,生活得自然,生活得积极,生活得找乐趣,才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多姿多彩,虽然平凡,但不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