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专注于精神世界的社会究竟能不能存在?或者说他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是否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些问题,在过去的社会中没有出现过,问题的答案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在《玻璃球游戏》这部书中,作者以合情合理的构造,虚构了一个能够代表精神活动的最高成就的“玻璃球游戏”,架构出了一个独立于世俗社会的,全心全意追寻精神世界成就的“小社会”,并且以纪实传记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此间社会中一个杰出的精英-克内西特,描写了他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生活。克内西特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这个被称为“卡斯塔利亚”的小社会的风貌和风采。
首先,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社会是让人向往的—所有人无需为生活担忧,也无需肩负家庭的责任,所有的“卡斯塔利亚人”都可以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终其一生研究、发展,推进这一领域的精进。更有天赋者,会被培养为玻璃球游戏者,即一种能够将科学与艺术相协调的最高技艺的活动。与被称为的世俗世界不同,卡斯塔利亚人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每名卡斯塔利亚人都会被授以静修的能力,静修是排除外部干扰,保持心灵纯净的不二法门。不论是卡斯塔利亚当局,还是各学科的大师,都具备高超的、纯净的精神力量。
卡斯塔利亚也并非完全与世俗脱离,和世俗的联系在于,他们本就是世俗力量的贵族阶层帮助建设起来的,在世俗世界的供养下生存的一片净土,而世俗世界也会定期派遣优秀的学员进入卡斯塔利亚进行学习,以期待将这一份精神世界的财富带回到世俗世界,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执政和管理。故事主角克内西特就与一名来自世俗世界的精英有着强烈的联系与羁绊。在青年时期,两人就有过关于卡斯塔利亚及世俗世界孰是孰非的争论,这名精英叫做特西格诺利,也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知识,他既能保持来自世俗世界丰富多彩的体验,又能理解来自卡斯塔利亚中的追求精神境界的内涵,他提出要“符合自然”“符合人性”,觉得卡斯塔利亚在追求精神的同时摒弃了人的天性,也养成了鄙视世俗世界的“狂妄自大的经院哲学精神”。年轻的克内西特艰难的与之辩论,不过最终谁也不能说服谁,最终特西格诺利回到了世俗世界,克内西特也继续在学院的安排下不断地游学、静修,最后成为了了不起的玻璃球大师。
在克内西特的成长经历中,重要阶段的转换都来自于他的“觉醒”,第一次“觉醒”,成功的得到了音乐大师的认可,正式成为一名卡斯塔利亚学员,而在成为玻璃球大师后的第二次“觉醒”,坚定了他重返世俗世界当一名教育家的决心。
纵观全文,克内西特一生的前进方向都围绕着精神世界的不断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从最开始的学员,到中期的游学,再到最后成为玻璃球大师后的尽心尽力付出,所有的阶段都能明显的感受到,不论周遭的情景是否不断在变幻,但是他的内心始终坚守一份宁静,这就是卡斯塔利亚人所崇尚的剥离了人的本能的精神境界。
而在全文末尾处,在世俗世界中饱尝痛苦的特西格诺利重回卡斯塔利亚,并且与已经是玻璃球大师的克内西特重建友谊,这让克内西特理解了世俗世界带来的困境,这些困境能够让一名在卡斯塔利亚中也属优秀的学生难以克服,说明卡斯塔利亚这样一种与世隔绝的运作模式并不能对世俗社会产生良性的影响,而这就是一个隐患,是一个最终会使整个小社会消亡的隐患。于是,他决心进入世俗世界,将卡斯塔利亚的精神传播到世俗世界。那他到底能不能成功?书中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文末的隐喻应该代表作者其实并不看好:游戏大师克内西特决心教导好友的儿子,一名将在世俗世界大放异彩的少年,而最终因为意外溺亡在水中。
这本书在文学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作为不搞文学研究的普通读者来说,并不需要仔细研究其人生经历的几重隐喻或者是每个名字所赋予的内在含义。普通读者就当是看完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一生,虽然他所处的世界是虚构的、甚至现在看来并不是很切实际的,但是文中的每个人所流露出来的精神力量和精神修养。给人以深思,精神修为高的人,在书中往往受人敬仰,而且从局外人的角度看来,也确实值得敬仰。这不禁给了我深深的启发,人生的定义到底在哪里?快乐的源泉又来自何处?只能是拥有财富和拥有物质吗?好像也不完全是,落魄的思想家固然毫无可取之处,但是在温饱不愁的前提下,耐心修养精神境界是否也是一种生活之道?或者是一种快乐之道?追求真理原来是可以让我们获得快乐的啊。再退一步,即使沉迷世俗直接的物质快乐,那么在精神境界高人一筹的时候,世俗世界中是否也就是脱颖而出的时候呢?当然我不需要克内西特那种离群索居般的苦修,但保持精神的宁静,保证精神的力量,应该也是我所能追求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