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海外学子,对家人的思念怎么办呢?处在21世纪的当今社会,当然是互联网来帮忙,网络的世界拉近了空间隔绝了距离。
一条信息,一个视频,让遥远也变得触手可及如近在眼前。 在还没有进入发展国家之前,车马邮件都慢,一封封信件便成了彼此唯一的惦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就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没落后的民国时期,他们远离故乡和家人出国留洋,潜心求学,对家的思念则装在小小的信封里。穿梭在两个不同的国度里传递着对家人的温暖和惦念。
傅雷的家书一书就是和儿子穿越过两个国度爱的链接。
里面全都是写给他儿子的回信,这份爱绵延到国外依然惦念出不变的亲情。 傅聪是傅雷的长子,十多岁就出国留学,主修钢琴。在傅雷的每一封回信当中,都能看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以及事无巨细的关心。
从学习到生活,从个人到政治。傅雷在每次的信中都能提及到。看得出来他不单单是爱儿子,还是有智慧的在督促儿子的成长,教育儿子要规划好未来,规劝儿子要对情感理智,劝勉儿子,既要好好学习,也要认真生活。
我想在今天的社会里很少有父亲能这么细腻的去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而傅雷就做到了,并且还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孩子。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傅雷的这本家书能被出版和流传下来的作用。
是想让天下万千的父亲,学会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关注下一代也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一个家庭里的父母最的骄傲就是孩子的优秀。
傅雷,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傅雷在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他翻译的作品有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他和朱夫人育有二子傅聪和傅敏,从小耳濡目染下教育出的不是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对钢琴艺术从小就有天赋的傅聪和人民教师的傅敏。傅聪,1954年远赴波兰留学1955年获得大奖。
从此就开启了钢琴艺术家的修练之旅。这期间和家人的惦念都在一封封家书里,傅雷更是把自己对儿子的爱都付诸在字里行间。
从儿子留学的开始,就对他的成长,成就还有他的成家,父亲都在家书里面一一的嘱咐,如果说在身边的陪伴是最好的告白,那一封封跨越大洋彼岸的家书又是另一种最好的陪伴。父亲对儿子的这一系列的关注和爱都注入在这些家书里。
傅雷的家书从1954年到1966年这十多年当中。每年都有傅雷对孩子讲的话,就像是一个父亲为儿子写的日记一样,但它的意义又比日记要更重要的多,他是起到教育以及鼓励和劝勉自己孩子的作用。
我想一个家庭里面一个小孩成长的优秀,这背后一定有父母用心教育的作用。孩子就是父母的作品,用心的父母孩子当然优秀,陪伴是最好的爱,而如果条件不允许书信同样代替父亲的陪伴。
在儿子身边沟通和交流,让孩子知道你的关心爱护以及对他的在乎,让爱在大洋彼岸回流,让他健康成长,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有所建设的人。
所以由此看来,傅聪所有的成功是离不开他父亲的帮助,也就是傅雷的家书里对儿子“爱的教育”一个父亲的伟大就是成就了他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而作为儿子的回馈,就是不辜负他父亲的期望。通过傅雷的家书,我们都能懂得教育孩子从身边做起从关爱他的成长做起,从小时候的陪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