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 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黄维仁
(一)
几乎所有人的恋爱都是重复,重复在其童年就已经写就的模式。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陷入了痛苦的强迫性重复。总是爱上不成器的男人,总是爱上花心的男人,总是爱上任性的女人,总是迷恋比自己大很多的女人,凡此种种,甚至当事人也知道自己不理性,但无法自拔。
人们做看似不划算不合理的事,一定是因为他们在其中得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强迫性重复者试图在这段关系中重演他们早期的模式,修复和改写历史,满足自己隐秘的心愿。拯救她的父亲,从母亲身边夺取父亲,满足母亲的需求,赢取他的母亲,等等。
(二)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重复有痛苦的,也有不那么痛苦的。
区别在于,前者在童年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学会的是被抛弃、不信任、用积极的方式表达,等等。后者在童年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学会的是有支持、被信任、有积极地方式表达,等等。
比如,有个男孩儿叫张无忌,他的母亲是个喜欢恶作剧,敢爱敢恨的妖女,成年后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叫赵敏的喜欢恶作剧,敢爱敢恨的妖女,这种恋爱模式不能说是单纯的巧合,但是单就张无忌和赵敏的关系来看,也并没有太多的痛苦(他的痛苦是由戏剧化的误解产生的)。因为他早期和母亲的关系是健康的,稳定的,信任的。
所以童年与养育者关系较好的人,虽然同样会对一些人产生不可名状的吸引,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痛苦的,而可能是欣喜满足的。
(三)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在心里留下了伤痛,那么他在成人后的亲密关系中会重复同样的伤痛。这也可以说是人类为了成长和自愈而产生的一种机制,因为只有将同样的伤痛再次展开,才有机会将它治愈。只是不幸的是,很多人重复多次后,依然没有治愈。没有治愈有的是因为方法不对,有的是因为怕痛。
如果在恋爱中,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强迫性重复,为此感到痛苦,并且无法自愈,那么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成长小组或许是比不断用人生的时间和血肉之躯试错更有效的方式。
(四)
一个人如果内在没有伤痛,或者伤痛已经被修补得相当好。那么另一个人对他的吸引力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欣赏和共鸣,而不是迫切的需要和非得到不可的执着。
但不可否认,前者同样是一种吸引。谁说吸引一定是迫切的需要和非得到不可的执着?
而且,当一个人真是内在没有伤痛,或者伤痛已经被修补得相当好时,独处时他将是安稳的,单身时他将是坦然的。
这样的人当是喜悦平和的,但说实在的,生活中我见到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因为我们都还没有成佛。
(五)
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一人难遇见吸引自己的人会不会是因内在缺少需被唤醒的伤痛?”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恐怕不像文字表面的那样安稳和坦然。很可能你的内心还是有伤痛的,只是被你深深地隔离在了内心的某个部分,不浮现到意识的水面,不与感情联通。
恐怕不是没有人吸引你,而是你不敢承认这种吸引,不敢面对这种吸引。
不敢承认,不敢面对,便不会重复伤痛,但也无法开始试错和修正——那将是一个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