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朵
一位阿姨知道我放弃教招转而考设计的研之后,特地亲自来家里对我进行一番苦口婆心的游说。
整个晚上的话题中心就是:女孩子啊那么累干嘛,当老师多好,有一两千块的工资足够啦,没必要有那么高的学历。女孩子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给你说一门好亲事嫁个好老公效果是一样的。做设计都是被私人单位聘请的,肯定要熬夜,客户说不行你的方案就过不了,何苦呢。还是老师好,假期那么多,又稳定,亲事也好说。
我听着心里直发毛。
家里大部分人支持我考教招,对于设计不管是亲人还是不熟的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只要我在家,只要一谈到未来的规划,就绝对会迎来软硬兼施的劝告,但像这次这样兴师动众的还是头一回。
冲着阿姨的这份好意,这次我也一改之前“一意孤行”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处境。
为什么说之前是“一意孤行”呢。大概是因为到了叛逆期,只要我认为是对的决定,任何人说什么我都不会听。我也不会深入思考对方话语中所谓的道理,所有与我的决定相悖的选择我不会听,更不会去做。
这次暑假确实到了节骨眼上了,马上就要迎来开学的实习和考研复习的关键时刻了,这两者我必须选一个。再加上阿姨如此特地来家里讲这件事,怎么说也得好好考虑一下。
其实我对教师没有特别抵触,而且教师的好处(假期、福利)真的不用说,再加上我也到了不能再啃老的时候了。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那么多空余时间我还能做其他事情。
而设计是我喜欢的行业(虽然大部分时候要熬夜真的很烦),如果能考上研究生意味着我有更广阔的视野,能看到更多我现在看不到的可能性,有更多的机遇,也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变成了,现实与梦想的选择。
我就像一个在人生这片汪洋上航行的水手,在第一个码头看到了黄金,我是在这个码头下船,从此扎根此处,只啃当地的黄金,不再理会外面的世界;还是放弃这些黄金,继续往前,经历暴雨和海浪,去追求心中的那块圣地呢。
要知道继续往前,意味着如果运气好而我又刚好努力的情况下,也许我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如果运气差,自己翻船不说,还会迎来别人的那句“早就知道你不行”、“你早听我的现在就不至于这样,后悔了吧”。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父母那辈人几乎人人都有“匮乏感”,这也导致了他们较低的“配得感”。他们承认世上有好事发生,但一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小孩子告诉“配得感”低的家长:我要学画画,将来要当大画家。他的家长会说:不可能的,那些大画家一定都是天赋很高而且又很努力的人,就算有也是少数,但肯定不是你。
这个例子有些似曾相识,大人们常常以过来人的口吻逼我们看清脚底面对现实,从来不认可我们做的白日梦,更不会支持我们为这个梦付诸行动。
他们会说:你有功夫倒腾这些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学习上。
时间长了我们会慢慢接受他们的观点,承认这个世界太多的无奈和不可控,开始变得畏首畏尾而固守自己已有的那一亩三分地。父母的认知背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在静止的情况下代代相传。
它就像一个框,我们的认知全在这个框中。有什么样的认知背景,遇到什么事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认知被锁定在这个框中,所做的选择也只有框里的选择,从来不知道也不相信在框以外还有其他选择。
家长作为过来人给我们提的意见是他们通过长期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别忘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都是发展变化的,照搬全收也会有水土不服的时候。
对于那些苦口婆心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者不了解你实际情况的人来说,你必须是个乖孩子,必须听他们的话,他们只给你一种他们认为的最好的选择,只要你的选择跟他们说的不一样,即使你是快乐的,在他们眼里也是不成功的。因为你没有听他们的话。
我很感谢那个阿姨,确实只有十分重视才会付出这么大的精力来劝说一个人。
我也很庆幸身边有一群和我一样不服输的小伙伴,时刻提醒我做选择的时候想想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别人的劝告有他的道理,但是做决定和实践的人只有你,生活过得好不好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既然如此,何必强求。
阿姨,对不住了。
我是南朵,立志成为设计狮的大学狗一只。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爱心~
欢迎各种评论~